【愛傳媒翁佳音專欄】全職看護的老番前些時偷空去參加碩士班學生口試,一方面酬答老友不棄相招,另方面老番也得外出稍瞭解外界近況。口試完後閒聊,老友提及虱目魚語源應是西班牙語Sábalo;目前中文維基依然維持如此論述,並照例說是荷蘭時代傳入。
這幾日,臺南淑賢老師又特地寄虱目魚來供老番煎蒸補身,所以新年伊始,老番賀歲外,兼講一下虱目魚作為回報。
老番很早就改過向善,不喜動輒將臺灣物產起源名實皆歸因荷蘭與中國,因而對虱目魚語源為西班牙語之說保持批判。
原因如下:一、不贊成語源研究全憑對音揣測而逃避追究字意指涉。至遲在十八世紀西班牙語Sábalo是Clupea alosa,為鯡科;但虱目魚是Chanos chanos,不同科不同魚種,老番不信前人日常分類觀全屬糊塗白癡。二、臺灣古來河口、近海沿岸與潟湖等就是虱目魚傳統分佈區域,推說是荷蘭人帶領麻虱目魚貫移民臺灣,或一定要等待荷蘭、西班牙人或鄭成功來教臺灣人開塭養殖,老番亦無法相信。畢竟,荷蘭文獻已有「塭仔oenij」的存在,魚塭養殖,古來就包括虱目魚。
為何叫虱目魚(麻虱目)?就好像它還有其他草根或文雅名稱所透露,我們不應排除語源來自蠻南、客家與原住民之語,也不應排除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會忘記慣用語的意義,到頭來只能對記音的漢字想東想西。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照片來源:作者作品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