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須文蔚專欄】12月27日早上邀請德國法蘭克福哥德大學楊治宜教授,來校交流,談新近發展出的「華語古典主義」研究,華語語系文學(sinophone literature)台灣學界並不陌生,但結合「古典主義」,改變了一向以中國大陸以外現當代文學為重的研究取材,擴大到含括中國文學與流行文化中,包含網路上的古典詩,漢服,古典意涵的流行歌曲等,為比較文學提出一個新的觀照點。
楊治宜教授論述力與批判力都強,她不同意史書美老師的華語語系文學的離散觀點,不宜過度貶抑中國古典的影響。有鑒於當前古典主義潮流,主要由數位媒體推波助瀾,這些潮流因此表現為去中心化、多語言、跨國際、跨文化的等,雜揉了多種文化的因素,在開展古典主義時,解讀鎔鑄古典與現代的文本時,提防其中民族主義或漢族主上主義的陷阱。
楊治宜提出「華語古典主義」是個中立的、描述性的詞彙,用以定義並解釋描述古典在現代文化中湧現的多元現象。其暫用定義(working definition )指,基於對中國審美及思想傳統的想象之上,塑造的「文化記憶」,根據當前、在地需要,由詩人,藝術家經過挪用、利用和轉化,創作出特殊的「古典新銓」或包含歷史意識的新創作。
台灣學界過去長期關注華語語系文學研究,另一端也注意當代的古典詩,還有古典新詮的文化研究,也就民族主義或沙文主義多有批判,應當可以和德國漢學家有所互動,激盪出更具現代性批評的論述。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