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讀後感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作者是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我第一次看到書名時,就感覺到無限浪漫。海洋是廣大遼闊、一望無際的。然而一片魚鱗是如此渺小。以魚鱗守護大海,正如同以渺小面對廣闊,透過文字所能乘載的情感,更加滿溢豐沛。
    夏曼‧藍波安在2021年以散文集《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為自己的前半生作傳,回顧成長經驗、家人相處,以及新世紀之後,兒子也選擇返鄉為部落繼續傳承文化的過程。海洋民族的故事正如同大海一般廣袤,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夏曼寫出:「拼板船在夜間的海上漂浮獵捕飛魚,一直是我這一生最美麗的記憶。」
    初讀這本書時,我的腦海裡形成三道區塊鏈,分別是家族、返鄉、海洋。但是因為這本書名太浪漫,相對也稀釋的文本中的哀愁。例如夏曼在自序提到國中畢業就來台北工作,在染整廠裡做苦力,是當年部落孩子來台灣尋求機會,最寫實的時代記憶。
    全書以第一篇〈沒有妳,我是殘廢而孤獨的海人〉揭開序幕。這是寫給妻子的情書,將夫妻之愛放在心海內的「九」海浬處。夏曼在書中解釋「九」這個數字在達悟族人的原始思維是「漁獲適量即可,轉譯成華語的意思是說出『愛妳』九次就好,男人的一生跟太太說出十次以上的『愛妳』稱之為花心男人,超越了夫妻倆相互敬愛的真情距離。」
    夏曼在1989年(32歲)返鄉之後,重新開始學習達悟族獨有的造船捕魚傳統。也因為這些傳統而對於海洋有更深的認識。有人說夏曼是「翻譯海洋的男人」,然而當夏曼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國際文學論壇,被問到:「你的海洋文學與海明威有何不同?」夏曼霸氣地用一句話回應對方:「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海洋帶我去旅行〉。這裡指的旅行是「隨波逐流」。當海邊各種條件因緣俱足的時候「就是拉你下海的請柬」。所謂的旅行也就是泡在水裡。然而「隨波逐流」這句成語也有一語雙關的意思。我認為這篇非常經典,尤其是關於海洋的描述,從下水之前眼睛看到的藍海、到剛剛入水時的平緩,接著從淡藍、青藍、到暗藍的水底。彷彿帶領讀者一起探索海域,漸漸地熟悉海洋,也就不再恐懼了。同樣描述海景的〈金恩巴的海浪〉,真實刻畫礁岩之間的潛水行動,危險卻迷人。
    海洋文學不只書寫海洋的美麗,有時也會對照出保留傳統文化面臨的困境。例如書中提到達悟族傳統拼板船與現代機動船的差異。機動船十分鐘的航程,拼板船要花一小時划槳。在〈我的海洋學的文明〉也提到:「許多搞理論的學者,把原住民族的宇宙單一化、淺顯化,在他們的文字遊戲的專業裡的分類學,也切片化了原初文明與環境結合為一體的完整性。」
    《讀力創作》在第十四、十五連續兩集探討夏曼藍波安作品《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在專家學者的分享中沉浸於智慧旖旎之海。「從大海中心捎來的最美情書」,誠可謂最真實的註腳。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