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馬友友在台灣,南來北往,成為音樂界盛事。不管是企業包場,迎來音樂廳的稀客,還是與學生的「知音對台」,他總是肯定台灣的勇敢,也強調音樂的信仰力量,持續用音樂撫慰人心、開創未來的價值,深受歡迎。
「音樂有很大的力量,足以療癒生命」對馬友友跟他的鋼琴合奏者凱瑟琳來說,音樂就是一切。
而「文化可以幫助我們想像美好的未來,將『他們』變成『我們』,使我們團結在一起。」馬友友在2020年疫情正恐懼的時候如是說。
「擁抱音樂的情感力量,擴展年輕人自我表達和創造力,欣賞音樂連接人與文化的能力。」今年面對莘莘學子,他們還是努力傳達與探尋音樂帶來生命力,從不懷疑。
記得2020年他毅然無視疫情風險,專機訪台,在流行音樂中心,為臺灣樂迷獻上獨一無二的「巴哈計畫」與「大地之歌」系列,不管是他個人以大提琴的真摯獨白,或是大提琴與鋼琴伴奏凱瑟琳營造的親密對話,用音樂平靜大家的心緒,給大家溫暖,受到台灣聽眾衷心的感謝與肯定。
睽違2年多,疫情逐漸停歇,馬友友與凱瑟琳,又翩然抵台,這回期待帶給大家另一種能量與勇氣,迎接疫後再起。
67歲的馬友友,因為背部微恙,走起路來,略顯顛簸,不過熱愛海邊艶陽,馬友友曬得一臉古銅色,他的中文表達更流暢,面對台下的許多老朋友,不時出現友善表情,像個調皮成性的陽光大叔,搞笑功夫一流,舉手投足之間,豪邁逗趣、笑點不斷,總是搏得大家哈哈笑。
也許因為快3年的疫情,沈潛時間更多,馬友友與凱瑟琳的舞台默契更佳,思考音樂的角度,也更深入多元,而琴藝也更加細緻精進,他們擷取各地民俗歌謠,串接演出,讓樂友眼界大開,其樂融融。
這幾天,連續在各大音樂廳演出的曲目,包括3大主題:
第一,「大地禮讚」,包括孟德爾頌《無言歌》、賀夫改編民謠《史卡博洛市集 》、卡洛琳.蕭的《仙納度》、西貝流士的《這是一場夢嗎? 》。
第二,「心之所向」,包括布洛赫《猶太生活》、德弗札克《四首浪漫小品》、埃羅林·沃倫《德爾維希之舞》。
第三,「靈魂悸動」,包括馬里亞諾《水晶》、帕拉《感謝生命》、皮亞佐拉的3首曲子,《自由探戈》、《孤寂》、《華麗的探戈》。
另外加上《over the rainbow》與《We will meet again》等兩首安可曲,充分展現他們以音樂廣結善緣、振奮士氣的良苦用心,果然音樂可以無所不在,也可以無所不能,撫慰人心,給予樂迷滿滿的感動與力量。
有馬友友,就有凱瑟琳;有音樂,就有信仰與力量,台灣民眾在馬友友的相聚歡中,享受友情,享受音樂,更享受背後那源源不竭的力量。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