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翁佳音專欄】直到10月19日,還是有親友在討論臺南那座古堡的名稱,老番是鼓勵的。正名、正姓對老番個人來說很重要。老番姓Ang,至少三代以上這麼叫,你硬要叫我Ong,我還是禮貌拜託改為Ang。
這幾天的棒賽,有中華隊(Chinese Taipei),老番還是腦筋轉不過,球員怎都是臺北人?當年沒膽大聲講既然有中華臺北,為何不用中華彰化?年輕沒膽,現都已老番了,悔過不嫌遲。正名很重要,上至國家,下至社區、建築物與個人名字。
這裡只提供那座古堡的名稱,唬爛文獻作「Fort / Casteel Zeelandia」,但在同時臺灣的原住民與漢人有自己的叫法。通俗的,叫番仔城、紅毛城與磚仔城等等;有「學問」一點的,就叫臺灣城、王城。在有學問人的記憶裡,荷蘭歷代臺灣長官都叫「揆一王」,揆一王住的城堡就叫「王城」。
上述通俗與文雅叫法,在中國政權竊據臺灣後產生了變化,在漢字公文書裡,Fort / Casteel Zeelandia改名為帶有軍國意義的「安平鎮」;原來的漢語「臺灣城」,隨著政治中心搬遷到對岸的赤崁原省城(Provintie),變成在清代公文裡通常是指臺灣府城(「府」字省略)。沒清楚交代如此政治變化,難怪不少人不懂。
Fort / Casteel Zeelandia的Fort(Casteel),到底翻成「城」好,還是「堡」好呢?老番沒意見。只是想提醒,「城」字的漢字,與西洋的Fort(Casteel),甚至與日本的「城」結構不一樣,若改譯成「堡」,我看混淆也不一定能馬上澄清。老番往後要住彰化的「東螺堡」,那裡純粹是濁水溪沖成二八、三八溪流狀的溪洲、溪埔地,堡裡頭真的沒公主,番仔寮的王子也不知跑去哪裡。所以呢,回憶以前或討論正名,不能只靠漢字的意符。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