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珊珊》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台北的名片!

    【愛傳媒黃珊珊專欄】歐洲的文藝復興,起於14世紀黑死病後,當時人們對社會各層面的反思,催生出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潮。台北的文藝復興,則是要在新冠疫情後重新活絡藝文活動,而面對生活新階段,市政也應當以市民主義為本,回歸民生第一。
    10月25日,我的文化政策記者會,向大家報告未來幾年,台北文化發展的願景。以提升城市「文化力」為目標,展開一場台北的文藝復興。我相信,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是我們城市的名片,打造台北成為真善美的城市,就是讓世界認識台灣,讓各地的遊客為此而來!
    我們所提出的三大方向目標,八項推動策略,分別是:
一、實現藝文生活化
    1.推廣處處好秀:讓原本在國家劇院才看得到的戲,帶到一般社區來演出,讓藝文活動前進社區,透過公私合作增加藝文活動,讓市民找回藝文活動的習慣。同時,增加對藝術工作者的支援。例如北北基桃生活共同圈,今年已經達成「一地登記四地展演」的跨域整合服務。
    2.營造親近環境:在都市更新導入城市美學,舉辦「最美巷道大賽」,以各項誘因來促進民眾美化市容,同時劃設行人徒步區,讓民眾享受巷弄之美,更可以將廣場留給藝文表演,市民在漫步間就能親近藝術文化。
    3.深化藝文教育:美學與藝文素養,必須要從教育做起,培育出懂得欣賞藝術文化的下一代。 從幼兒教育、學校課程外,也將透過舉辦巡迴講座,鼓勵親子一起參與,成為課外家庭活動的一部分。
    而人才的培育,我們也興辦了「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是台北市唯一高中階段培育影視音產業的幕後人才機構。未來我們將持續規劃藝文實驗教育計劃,為台灣儲備更多未來的文創人才。
    最後,我們也會盡可能開放藝文場館,我們將推出「 GOCULTURE專案 」,開放免費參觀博物館及美術館等藝文場館,全市高中以下學生可憑學生卡免費入場,而每個月有一天市民可免費入場,一天則是全國民眾可以免費入場!

二、厚植藝文資產
    1.健全文資保護,我們將檢視審查程序,對爭議文資案件將以明定更嚴謹的程序進行溝通及協調,一方面盡可能努力化解意見歧異,加速審查推進;一方面也降低倉促審查衍生爭端的機會。此外,廣為培育文資修復的人才,這是台北市接下來的目標。
    最重要的是,台北市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史資料庫,並補助文史工作挖掘台北文史資料,以俾文資審議能有更多歷史資料佐證。
    2.創建藝文空間,北流將以「音樂矽谷」為定位,著重在人才育成;北藝則以「亞洲共製中心」為目標,培養出台灣本地的定目劇。兩個據點作為產業基地,帶領藝文產業邁向國際。
    其他如城市舞台、北美館二期、音圖中心、南港藝文蘇活園區、藝響空間計畫等,我們也將會持續向前邁進,為台北打造更多藝文空間。
    此外,我們也將推動「 首都表演藝術獎 」,也就是所謂的東尼獎,讓表演藝術團體也有專屬獎項,促進產業的光榮感,給予更多被大眾看見與肯定的機會。

三、扶植文創產業
    ​最後,文創產業也需要資金,所以我們讓藝文產業適用創投基金,例如運用數位創新,文化產業不該被排擠在新創之外,我們會援用對新創產業的支持模式,來扶植藝文產業。​
    接著,我們會培育產業聚落,提供市有場館場域空間,讓藝術家及表演團體能駐點創作及演出,透過獎勵投資案提供空間優惠來推動藝文產業。由小劇場、實驗劇場的雛型開始,逐步形成如百老匯的聚落,成熟後移至如北藝等高階展演場地,最終走出國際,這就是一個成功發展的路徑模式。
    最後,我們會成立統籌平台,成立文藝復興專案辦公室(TRO),一站式處理資金與場地上的需求,針對上述政策如對接創投基金、媒合企業支助、場館場地規劃、地域特色調查,及育成產業聚落等,負責統籌規劃與資源對接,讓藝文團體與文創產業能夠得到真正的支持!

 


作者為台北市市長候選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