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文博》照顧過孩子,一定懂得如何照顧老人嗎?

    【愛傳媒黃文博專欄】這個問題,我跟不計其數的友人爭辯過。曾為人父母者,信心滿滿的表示「哪有什麼困難!我連脆弱的嬰兒都能拉拔長大,何況老人?」
    沒親身且長期照料長輩的人,根本無法理解「老人就是變老的孩子」這句話是多麼的不切實際。
    孩子在父母呵護下成長,感覺、認知、情緒、性格、刺激與反應,通通從零開始,照顧孩子的人,不僅提供溫暖的保護,也多少成為孩子心理養成的範本,以及行為舉止的參照。為人父母者「看,孩子越來越像我。」的成就感,適度抵銷掉照顧責任的辛勞。
    照顧長輩真的是另一個平行宇宙。抱持「照顧老人跟照顧孩子一樣」心態的人,面對的是感覺、認知、情緒、性格、刺激與反應,全面完熟,而且熟練到堅持、堅持到固執、固執到無可理喻的頑強心理。長輩的身體快速退化,但每位老人心裡都藏著一塊用歲月滄桑刻劃的人生紀念碑,忘不掉的感覺、再熟悉不過的認知、充滿故事的情緒、抹不掉的性格,有安全感的刺激與反應。
    刻在碑上的這些與那些,是有份量的,而且份量帶來的重量驚人,孱弱的肉身50-80公斤,心裡的碑重500公斤。你扛得起父母衰老的身體,至於是否扛得住父母心裡的碑,不要太有把握。
    看著一手帶大的孩子茁壯,愉悅值衝高。看著無論怎麼拼盡全力照顧都救不回來的老化,長期扛著550-580公斤重擔的照顧者,尚可久病床前無怨言,算是典範大孝了。凡人都有承受極限,為伊消得人憔悴,熬過三年五載有多少?衣帶漸寬終不悔,亦只是騷人墨客的風涼話。
    是的,長期孤身照顧長輩的人-在台灣以55到70歲以上婦女為主,姑且不論她們照顧的動機為何,是心甘情願或是情勢所迫?當高齡社會來臨,這些本身就是準高齡的照顧者,誰來關懷她們的憂鬱值?
    她們每天要吸附多少負面情緒?要吞下多少沮喪感受?要壓抑多少怨懟恨意?
    孤身子女獨立照顧長輩的同時,等於埋葬了退休生活的夢想,預告了身心俱疲的自己提早進入老齡。
    因為有親身經驗,我在替東基公益的「一粒麥子基金會」策劃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的興建募款公益專案時,決定把關注的焦點從長輩身上移動到照顧者身上,揣摩說出她們內心的話。
「我爸說他待在家的日子像坐牢。其實,我們是關在一起的。」
「媽媽生病這幾年,她是哪裡都不想去,而我是哪裡也去不了。」
    許多孤身照顧長輩的六十多歲婦女,跟長輩銬在一起的手銬痕,已經是一輩子難以掙脫的印記,即使手腕的痕跡消褪,烙印在心頭的銬痕,永不磨滅。
    許多跟父母形影不離的孤身照顧者,往往跟父母一樣患有肌少症,在照顧行動不便父母的同時,讓自己也成為行動不便的人。
    孤身準老人照顧高齡長輩的狀況,在錯失老齡社會暖身期以及長照政策太遲的台灣,似乎註定發生。
    關懷老人照顧問題,與關心孤身照顧者議題,是一體兩面。政府再漫不經心、社會人士再虛情假意的話,當數以萬計的手銬牢牢銬進照顧者手腕的肉,台灣社會將難逃被老齡照顧綁住而動彈不得的命運。

 


作者為資深品牌專家
照片來源:公益海報截圖。
●摘錄自品牌原來如此,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