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取名為「台北藝術園區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工程,舉行開工典禮,台北市長柯文哲喜形於色,他認為,2028年擴建新館加入營,北美館更符合經濟規模,台北市因此可望成為亞洲當代藝術重鎮。
他對於該統包案中,劉培森建築師加福清營造,表示放心,因為市政府對於重大工程,最擔心營造廠出問題,例如甫完工啟用的台北市表演藝術中心,就因營造商倒閉,增加許多困難。
「福清營造還好!」柯文哲直接說。
北美館擴建案,對北市府來說,是里程碑,若干年以後,柯文哲連說了幾次「拜託大家」,他強調,北市府錢會給夠,希望工程順利,台北市因為北美館在亞洲當代藝術界的重要性,被國際看到。
柯文哲細數往事,2014年上任後,發現北美館的空間與設備不足,尤其典藏庫房,竟然拿著水桶接漏水,讓他非常訝異,心想價值連城的藝術作品,怎能受此折磨,於是,立即進行兩項工作,一、重做空調系統,換掉30幾年的老舊管線。二、治標的增建典藏庫房;治本的,擴建北美館新館。
然而,北美館新館要擺在那裏?眾說紛紜,有人主張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考慮了很多地點,最後基於經濟規模,選擇以北美館本館作延伸,在公園就地加建,以成為台灣當代藝術最大的收藏、展示以及國際連結的園區。
但是台灣法規對公園使用嚴苛,建蔽率很少(12.5%),「政府是自己開的,但也不敢帶頭作不好示範,於是緊守建蔽率限制,以護土式工程,定位為地下美術館。
聽到地下美術館許多人不放心,柯文哲認為,國際已有類似案例,像法國巴黎羅浮宮、日本直島美術館都是。
柯文哲說,「我這麼認真做事,就是希望把北美館擴建案告一段落,下屆市長可以接續都市計劃重整,花博公園空間的修訂(revision)!」柯文哲解釋,因為當年為了花博活動,把足球場以臨時建築,成為參展空間,目前產發局已全面啟動規劃,但是因圓山遺址古蹟問題,比較麻煩。「下一棒,也要拜託大家多幫忙!」
北美館園區擴建工程,在民間醒獅團獻瑞,敬拜天公,並於吉時以金鏟破土,喜氣洋洋,今天的開工,該統包團隊並未取得建築執照,引發討論。
該案於5月11日評選,由劉培森建築師與福清營造在統包中招標中勝出,截至目前,北美館團隊與劉培森建築師,陸續召開溝通協調會中,基本設計審查還在作業中,朝向年底前完成細部計劃,然後逐一通過交評、環差、樹審、都審、建照審查之後,以取得建照。
根據分析,公共工程「開工」有兩種,一是真正拿到建照後,正常開工。但是因為台北市長選舉將於今(2022)年11月26日舉行,只剩53天,時間來不及,因此在邀請卡就透露端倪,不是「北美館擴建工程開工典禮」而是「於台北藝術園區北美館擴建工程基地花博公園美術館園區,舉行開工典禮」,這個看似文字遊戲的現狀,透露出選舉在即,柯文哲市長與時間賽跑的無奈。
其實,目前該統包團隊只拿到「拆除執照」,今天應該是「拆除開工」,拆除花博舞蝶館的地上物。這個「為開工而開工」,只是個「拆除工程」的開始,不是柯文哲8年前三申五令的「實質開工」。
當年柯文哲曾很認真地叮嚀:「開工」要有「建造執照」!「開工」要是「實質動工」!他全力杜絕「假開工」。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當年有守有為的柯文哲申張白色力量,曾下令木柵公宅動土典禮之後,必須於24小時內,開始正式施工。但8年之後,時空錯置,理念信仰丕變,默許「無建築執照」、「假動工」,尤其盛大邀請各界人士,排排坐、看「拆除開工」,替代「實質動工」。
這是因為柯文哲市長卸任在即,急於落實市政業績,明明基本設計審查還在作業中,環差、交評、都審都沒做,還有受保護樹也要審查,卻推翻之前嚴禁的「假動工」,顯然選舉壓力過大,前後對照,讓柯文哲市長判若兩人。
不過也有建築界人士認為,統包工程得標後,營造團隊就會抓緊時間,安排進行周邊工作,例如,拆除、移樹,不會等著建築師細節規劃,更不能等到建築執照拿到手,才向前邁進,今天的開工,不管是拆除工程的開工,或者主建築物的開工,都深具意義。
曾擔任北美館長,26年前即催生北美館大美術館計劃的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曾說,妹島和世在規劃「金澤21世紀美術館」,為了聽取使用單位的需求,以及在地民眾意見,修修改改,前後花了一年多時間,才付諸動工。
林曼麗對於配合選舉,變相提前動工,感到憂心忡忡。她還是認為,重大公共工程,求快,不如求好。既然藝術界已經等待了廿幾年,不差這幾個月,畢竟政治人物有任期,一座公立美術館要永續經營,一定要精準,才能一勞永逸。
北美館長王俊傑也在典禮上,以簡報指出,北美館擴建案,藝文界自1996年期待迄今,橫跨4位市長、6位館長任期,從2014年市政白皮書,提及興建新美術館,2015年在柯文哲市長視察後指示啟動擴建典藏庫房。2016年再指示「市美術館擴建計劃進行全區規劃,形成完整美術園區」,去年典藏庫房新建工程案開工,今年統包工程案決標、開工,一路走來,無比堅辛。
王俊傑說,自1983年開館後,即標誌著臺灣美術發展史上「美術館時代」的來臨。作為臺灣第一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之初便以首都美術館的高度成就其發展視野。
歷經39年的專業積累,無論展覽空間與典藏功能都正面臨著必須與時俱進的挑戰,因此,更迫切需要研擬新的首都美術館藍圖:除既有的歷史續延,也須回應與催化未來的想像,規劃出涵蓋藝術的各個切面,與具前瞻性及跨領域的藝術園區計畫,因而擴建新的北美館,成為重要的文化里程目標。
新館將以「花博公園美術園區」為基地打造,採獨特的覆土式地下美術館建築。施工範圍62,542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44,576平方公尺。新館主建築設於地下層,輔以局部地上覆土建築,結合地面樹林公園綠地,與地下以跨領域、當代實驗、新媒體藝術為主的前瞻展演空間,實踐「林中蘊藝,藝中觀林」的設計理念,整體規劃將形塑臺北都會北區的文化綠色廊帶。
王俊傑強調,台灣需要一個連結國際的當代藝術展演平台,2024年新建典藏庫房,可以完成,而2028年擴建新館落成啟用。這些都只是硬體的告一段落,未來的挑戰才要開始。
以目前北美館一年3億元預算、市府二級位階,要朝向柯文哲市長提及的「亞洲藝術重鎮」、扮演「榮耀首都城市象徵的里程碑」,彷彿迢迢天涯路,輕鬆不起來。
王俊傑分析其中的關鍵有三:
第一,新舊館的分工,1983年落成啓用的北美館,是台灣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館藏逾5300件,以當代與社會議題展覽為定位,兼具台灣藝術史珍貴代表性。未來新館以跨領域藝術、新媒體藝術、現場藝術以及探索實驗。新館落成後,黑白盒子外,室內戶外,都希望有機成長。
第二,法人化下的營運,行政法人化已是台灣公立美術館既定方向,目前在高美館、南美館都已上路,但北美館還處在市府公務人員調整,減薪砍人當中,一旦行政法人化,有限的人力,必須承擔多出2倍的空間,尤其,未來新美術館多管道進出,是非常嚴苛的人力挑戰。在協助與等待擴建庫房與新館完成的此時此刻,應該是人才招募、藝術與行政、研發、行銷專業人力培訓的重要時刻。未來在市府部分預算的支持外,必須自負盈虧,財源獨立,如何在不損害藝術專業的基礎上,開發新的財源機會,值得全力以赴。
第三,國際連結。這是全體藝術界最迫切期待的方向,北美館成立39年來,已經累積一定聲譽基礎,但是新媒體日新月異,國際館博界在疫後重生中,都有新的人事、方向,虛擬實境、在地化與國際化、實體與元宇宙,都會是新的佈局,北美館任重道遠。
雀屏中選的劉培森建築師與福清營造高層,今天都出席開工典禮,參與所有儀式,並以日前義助台東關山穀倉的受災單位,訂購關山米作為伴手禮,並為土地祈福。
劉培森建築師一早即抵達現場,接待賓客,接受媒體採訪。他也透過建築模型,詳細向柯文哲市長、彭振聲副市長,解說未來新美術館特色。
劉培森說,他知道藝術界對北美館擴建案期待的殷切,他也會扮演傾聽的角色,盡可能滿足北美館團隊的需求。
劉培森強調,該事務所的團隊與北美館已經開過33次大小協商會議,他每次都親自出席,他們討論的話題,大到動線調整,小到插座位置,無所不談。
對於外界關切辦公室地下化,透過採光、通風、下陷設計的大門廳,已經讓北美館同仁欣然接受。
至於未符合200年防洪設計廣場覆土深度不足兩公尺的區域,仍然持續修正中。
多管道入口,是未來美術館趨勢,說服美術館同仁把眼光放遠,目前可以先行關閉部分入口,但未雨繆謀對一座與時俱進新美術館來說,並不衝突。
至於新舊館通道,是以穿過本館庫房的捷徑、還是繞道,甚或完全取消,還在協商中。
未來的商店廣場,靠近中山北路大馬路,因為與美術館有些距離,不受明火使用管制。
今天的開工典禮出席踴躍,柯文哲市長、彭振聲副市長,新上任的文化局長李麗珠、工務局長林志峯、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斌、北市副議長葉林傳、文化藝術界包括林曼麗、林平、黃海鳴等歷任北美館長、駱麗珍、曲德義、黃建宏、黃文浩、王俊雄、葉筱瑧、蔣惠亭等,熱鬧非凡。
北美館擴建案總經費共52.34億元,統包工程44.31億元,以北市府編列預算新建、委由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代辦,預定於2028年開館啟用。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