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日前(9月26日)得知烏坵文史作家高丹華女士,要來桃園中壢某圖書館贈書,所贈之書自然是她在今年七月甫印製出版的《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我趕緊用Line聯繫,問是否需要開車代勞,她回說雖已有朋友可在中壢接她,但如我方便,可在桃園提前下車,再搭我的車同往,我覺得這是朋友間應有之舉,自是義不容辭。
當日下午4時,依約定來到中壢市內厝社區的圖書館,才知此區離市中心有點距離,屬市區的邊陲地帶,早期曾被喻為中壢巿的文化沙漠,直到當地一批熱衷書香文化的居民義工不斷推動,再加上市府的補助,才積沙成塔,無中生有的成立了「中壢區內厝社區圖書館」,除帶動大崙地區讀書及藝文氣息外,目前已成為桃園市社區營造的一大特色。
而當天贈書儀式活動的促成,竟是在民國91年與高丹華女士同為地方政府基層秘書,只因參加一次公務人員集訓所認識的舊識葉偉欽所極力推動,葉先生現年不及五十,曾是傑出的公務機關青年,在現任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任職第二任新北市市長時,他算得上是最年輕的新聞機要秘書,在朱先生兩屆市長任滿轉任黨職時,曾詢問他是否一起同往,但他選擇離開而自行出來創業;如今,已是一間規模不小的營造廠老闆。
葉先生在Fb上,看到他20年前曾同梯受訓的高丹華女士;他回憶這個當年為要受訓,得輾轉搭船、乘火車再轉公車來上課的烏坵小姐,記憶仍深刻。在得知她有個號召全民公益購書贈送給全國各鄉鎮圖書館的宏願,熟悉新聞媒體力量的他,立即跟桃園市的現任議會議長邱奕勝聯繫,並獲得邱議長的支持,這對於亟需豐富館內優良叢書的內厝社區圖書館而言,更是一樁樂見其成的美事;於是就有了今天下午的這場隆重的贈書活動。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我開車到了現場才知道的一件事,本以為只是單純幫忙載書(13套26本),轉贈就走,不意竟有緣參加此一盛大的贈書儀式,更意外當上了贈書嘉賓。事實上,她號召全民公益購書送給全國各鄉鎮圖書館,冀盼每座圖書館都有一本敘述烏坵軍旅故事的書籍,很多都是自己掏腰包促成此樁美事的,但她甘心舟車勞頓,補足所缺,實在令人敬佩。
這本敘述海軍陸戰隊自1973年駐守烏坵,守護中華民國疆土的故事,引起許多曾駐防此地官兵的關注及參與;為此,本月24日「海軍陸戰隊退伍隊員協會」理事長徐尚文中將,還特別在高雄左營為她舉辦了一場《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新書發表會;我們政戰17期朱文明學長應邀出席,並在隔日就Po一篇《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佳文,以為記述。
這套《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叢書,目前已獲得社會廣大的迴響,而我跟軍中的許多前輩,都因緣俱足的或多或少參與了這部書的完成,讓我們自覺與社會愛護原鄉的人與事,有了一點連結與波動,可說與有榮焉。如果有人問我,高丹華女士何以數十年如此奮力不懈的,持續以寫書企圖來挽救日趨落寞的烏坵?我會用那首「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詩來回答;也許,這動力正來自於她無忌白頭,務令其所見不公義之事能在她眼皮下,全都灰飛湮滅,而讓故鄉烏坵的靈魂,得以重返潔白無瑕的面目。
剛開始,連我都覺得這是一個高難度的目標,這小女子何苦來哉?但事實證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目標竟然快要達標了,今天她就親蒞中壢市立內厝社區的偏鄉圖書館,來見證自己所寫的歷史,雖然這只是歷史洪流的ㄧ小段;但我知道,對她而言,絕對是彌足而珍貴的。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