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翻轉偏鄉教育-光復青年讓孩童從實踐中學習


在寧靜的花蓮縣光復鄉,有一群青年組成了「光復童工場」團隊,為發展孩童的共學平臺而努力。他們自103年度起連續兩年參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的「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得補助,並於1041121日參與績優團隊競賽獲得優勝。「光復童工場」希望透過長期、穩定的陪伴,建立起社區的共學平臺,翻轉目前偏重學科教育為主的學習內容,激起孩童對生活各面向的好奇,提供孩童不同的學習主題,帶著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


計畫發起人為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同時也是光復鄉在地人陳慶元。有一年暑假他在社區圖書館準備報告資料,發現有不少孩子被忙於上班的家長送來「寄放」,然而他們不是搶著電腦上網,就是坐在桌前發呆;他發現光復鄉周末沒有適合社區孩童的學習資源,因為偏鄉經濟問題,而對孩子的教育資源較為不足。


青年團隊主要在做社區弱勢孩童的長期陪伴,陳慶元結合東華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讓更多大學生加入計畫,並和當地的大興農場、光復自然田、邦查有機農場、光復鄉立圖書館、大興家政班等合作,從去年度3人的團隊慢慢擴大10多人的青年團隊,捲動在地的青年朋友共同為偏鄉教育而努力。


偏鄉的孩子時常在暑假時無處可去,團隊規劃辦理生活營來解決這個問題,生活營含括多元的主題,以工作假期的方式招募生活營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在營隊期間陪伴孩子,而在地的孩子則要帶領從外地來的大人體驗光復鄉生活,作為雙向交流的社區參與模式,從活動中建立社區內外、大人與小孩的關係,經由相互陪伴學習體驗生活。


陳慶元表示:「在身為孩子的時期,每個人都像塊海綿不斷吸收外界給予的一切,而這項計畫讓小朋友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身體力行,讓他們從實踐中學習,才是最寶貴的知識」。童工場課程跳脫學科內容,從藝術動手做到時事討論,今年更把整個光復變成教室,藉由自然耕種重新認識飲食的「下田社」、解救食安不安自製真食物的「點心社」,以及打開觀察窗的「攝影社」,讓孩子連結自然與家人。這些課程都期待讓孩子自主學習,從實作中遇見家鄉的美好,希望透過食農教育、媒體實踐與行動書展三個面向,為社區孩童注入多元的學習經驗。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期待藉由「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鼓勵青年朋友深入社區各個角落,發想創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實踐符合在地需要的計畫,讓青年投入社區,深化社區文化傳承及永續發展。更多資訊,請至青年署官網查詢(www.yd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