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藝術的好惡,也是世代之別?!我真的看不懂許多畫廊展出的「潮」作品。
「潮(Tide )」,指的是,年輕創者者、年輕行銷方式,以及年輕的收藏族群,他們購藏行為的最大公約數。
今天開始逛畫廊,疫情之後,紐約出現了不少新興畫廊,而且鎖定年輕族群,作風十分大膽。
這些畫廊,推薦作品,價格大約在10萬美金以下,其中3到6萬美金之間,最受歡迎。
今天上午,沿著大街小巷,繞了又繞,新興畫廊實在不在少數,他們十分靈活,網路操作一直很在行,所以實體門市,與網路行銷,雙軌並行,效果更好。
果然新鮮有趣,環肥燕瘦, 應有盡有。
只是大都不是我熟悉的美學經驗與品味,新崛起藝術家,不是很用心在經營構圖、肌里、比例、色調,反而多了一些狂狷、大膽、火辣與桀傲不遜,只要喜歡,沒有都能入畫。
畫面上呈現出他們的嶄新點子,果然,創意完全不設限,但好像也有些無釐頭。
買藝術品跟買生活消費品不一樣,尤其藝術收藏,除了喜歡之外,美學價值,甚至美術史地位,缺一不可,有經驗的收藏家,會在乎未來的轉手(resell),容不容易,就像購買房地產一樣,資深買家,除了考慮喜不喜歡,好不好住之外,還要想到未來有沒有人接手,下手簽約付款之前,是小心謹慎地作考量。
年輕世代很不一樣,他們喜愛新潮畫作,據說,市場非常搶手,許多藝術家在工作室,埋頭苦幹,趕畫不及,熱銷的畫廊老闆,姿態也很高,已經不太需要在畫廊大費唇舌,反而只要偶爾露露臉,等著買家帶著信用卡或滙款水單上門接見即可。
問題在於,類似的藝術作品熱銷,是暫時現象,還是可長可久,可以一棒接一棒?或者未來拍賣市場,還有有興趣接手轉售?
無法評論這樣的潮流走向,好不好,或對不對,只能說,看不懂,畢竟,藝術是主觀的,也許過去把美術史念得太用力,平常看畫的習慣也太單向,甚至太僵化,只好承認面對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的「潮」藝術,實在看不懂。
「看不懂」,可能又要招惹「LKK」族的嘲笑,但我是真的看不懂!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