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woodleywonderworks on flickr
12月中台北教育局宣布各國小明年起,將廢除國小的制式寒假作業,讓學童自己決定如何運用長假時間,若寒假成效不錯,不排除暑假將比照辦理,引起大眾廣泛討論,許多網友更表示為何不早點廢除。
擁有40年歷史的「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規範學生作業內容須包括書法、飼養動物、參觀圖書館、美勞創作、作業評量、閱讀優良讀物等。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制式化的作業內容,已成為孩子放假時的噩夢,有時其作業內容需要父母參與,更讓家長們備感困擾。但學校不出寒暑假作業,也有家長擔心孩子會因此懶散。
單一模式VS多元成長
過去的框架式學習、填鴨式教學,成為現今詬病的教育議題,面對人生試卷沒有統一的解答,而在尚可多加嘗試、學習的國小階段,其1至2個月的假期,卻總是以同樣的內容,期待孩子們從「單一模式」學習「多元成長」,最終也只是淪為怕孩子沒事做的家長,有個盯緊學習的機會。
北市教育局表示,老師要引導孩子發覺自己的長處與需補強之處,為自己訂下學習目標、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生只要有想法,且對成長發展有利,即可設立成為假期功課,跳脫文字類型紀錄,從中學到甚麼、感受到甚麼才是重點,即使甚麼都不做,說明自己決定的想法或理由也是一種成長。
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有些家長擔心沒有統一作業,學生發表時恐淪為才藝比拚大會,富裕學生出國旅遊、學琴,弱勢學生僅能跳繩、種菜,同學間互相比較。不過單純以學習或展示出的「主題」做為比較點,而非評價從中獲得到的經驗、成長,其實就如同老話只看成果,不論每個孩子學習過程一般。與其煩惱孩子不知道要做什麼,或是因為比較而產生挫折感,不如先改變以往的學習方式、思考模式,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