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ttachment/portal/201511/30/1414573hl3pigly523hl32.jpg)
社會愈進步,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愈嚴重,社會企業有可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於11月29日在集思臺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04年新世代影響力,社會企業創新座談會」,讓一群初探社會企業的青年,藉由座談交流共同激發出翻轉社會的影響力,現場吸引了百名青年熱情參與。
對推動社會企業不遺餘力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特別到場與青年交流,她向青年抛出2個問題請青年思考,一個是出國參加社企研習活動與自己出國遊學有何不同?另一個是研習回來後有帶回來什麼可以讓臺灣變得更美好?最後馮燕鼓勵青年用創意建構新未來,並從未來找機會。
教育部林思伶政務次長則表示,青年未來從事社企創業時,要能禁得起獲利時的經濟誘惑,同時青年最具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因此鼓勵同學腳踏實地,有機會就要勇敢出走、勇敢去經歷一切,盡心盡力活出意義。
「104年青年菁英國際組織及社會企業研習團」在今年暑假期間分別前往美國、英國及瑞士等三國進行研習,參訪當地社會企業相關組織,其中前往美國的夏子晴回憶起令她最為印象深刻的研習機構─Impact Hub。她表示這個位於貧民窟的機構,因為聚集了許多年輕的創業家,因此為這社區注入新生命力也帶來了改頭換面的新能量,子晴說:「舊金山持續擴大的街友問題,是社會結構失序造成的結果,而這龐大的社會問題,當然不可能由社會企業或國際組織獨立解決,仍需結合政府、人民、企業的力量共同行動,一同改變!」
對於臺灣也有引進的英國社會企業The Big Issue(臺灣於2009年取得該雜誌授權並發行大誌雜誌),黃子維對其企業內涵「A Hand Up Not A Hand Out」的精神特別有感,他們除了藉由街頭販售雜誌來協助街友建立起自信與微笑,更積極思索如何面對數位化所帶來的挑戰。到瑞士研習參訪的陳婷則對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到IUCN以激發民眾想像力來感受人與大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做法,感到新奇與特別,陳婷相信透過這樣的深度互動,將更能促使民眾珍惜現有的自然環境,進而引發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行動。
另外,現場也邀請到獲得「商學界的諾貝爾獎」美稱的霍特獎(Hult Prize)得獎團隊政大IMPCT團隊陳安穠等3位成員與青年暢談參與社會企業競賽提案的心路歷程與反思。參與座談會的青年表示,今天在社會企業探索者與實踐者的交流激盪下,未來對投入社會企業創業的行列將會更有信心。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表示青年擁有翻轉世界的力量,社會企業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支持,希望透過本次活動引領青年在社會企業這條路更加成長茁壯!青年署未來仍將持續鼓勵青年透過國際交流、參訪、壯遊及發聲,打開國際視野及提升全球移動力。想知道更多的青年國際參與及交流的資訊嗎?歡迎至iYouth青年國際圓夢平臺(https://iyouth.youthhub.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