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報導】台灣缺電,把回收的廢棄物轉化為綠能,在產業間爆出熱點。包括石化廢棄物、廚餘、畜產糞尿等廢棄物,用新科技處理後,都可以成為再生油品、塑料堆肥,甚至用於發電。把台灣變的更乾淨,還有綠能,廠家省錢,業者賺錢,何樂而不為?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呼籲,請政府正視「轉廢為能」的價值,排除法規的障礙,官民聯手,一起守護台灣。
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8月10日於台北創新實驗室舉辦「ESG轉廢為能 你我同行」論壇,除了展示「由廢轉能再發電」的新技術外,邀集了民意代表、公協會代表及企業家與青年世代領袖「群聚發聲」,炒熱話題。
資源回收循環經濟已經是環境友善社會的基本指標,轉廢為能則是最適合台灣現狀的黑科技。「不但可以減廢,環保,還可以有緑能,甚至發電;製造廢棄物的廠家可以省下清運的成本,處理業者可以經營獲利,整個社會有更多的電力可用。」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祕書長袁易說:「這種一舉數得的好事,應該成為所有候選人的政見!」
然而,轉廢為能,循環經濟,在台灣仍有許多障礙;事業廢棄物處理費一日數價、綠電供不應求、土地再利用規範對新科技處理業者的限制,以及廢棄物處理證照或再利用許可取得的困難。袁易指出,政府相關的法規都還在防弊,缺乏對新科技發展的回應;「例如,想要設廠並運用裂解技術轉廢為能,就遇到重重阻力。」在「ESG轉廢為能 你我同行」論壇上,合作的各個單位都建議,與資源回收、循環經濟,以及轉廢為能的法令規章與政策,宜大幅度鬆綁。
袁易表示,無論石化廢棄物熱裂解、廚餘水裂解,在台灣都已經有高度成熟技術,部分技術甚至取得專利,可以輸出海外。但政策法規老舊,未能與時俱進,導致業界推動環保綠能障礙處處,轉廢為能關卡重重。袁易期望利用論壇機會,催生合宜的政策,修改舊有法規,讓「轉廢為能」的口號落實為具體的行動。
這場論壇上,除了邀請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與企業家共聚一堂,形成公民聯手,探討政策外;也邀請創新科技的新創團隊分享,並藉由青年世代提問,激發創新思維,集思廣義,尋求跨世代傳承,產官學研共謀解決之道。
由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舉辦的論壇,特地邀請關心此議題的民意代表、民間團體共商大計。藉由「綠色政策、綠色未來」與「綠色生活、綠色商機」2大主軸,共同引領台灣再生能源政策與時俱進、跟上世界潮流,響應政府政策淨零碳排循環經濟及減碳的環保議題。論壇於8月10日上午上午9:30-12:30在台北創新實驗室(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2號2樓)舉辦。
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及台北創新實驗室FB全程直播,提供無法到場的民眾亦可觀看到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