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如何看待死亡​?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在家晚餐,突然驚覺:人如果可以活到七十歲,那我已經剩下15年了……真是好大一個警醒,我的生命不是走在下半場,而是走在謝幕場了。我不禁開始思考:此生有無虛度?又該用甚麼姿態離場?​
    張明志醫師出版新書了:《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
    這是送給我自己、也是送給我輩之人的禮物。​
    上一本書《死亡癱瘓一切知識》,寫的是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當摯愛的親人走到生命末期,焦慮惶恐,開始出現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看見地獄、已逝親人── 我們該如何陪伴瀕死親人走過最難熬的生死難關,在他生命的最末不留遺憾。那是我在父親逝去後,不斷盤繞心中糾結的疑惑。​
    親人的逝去,讓我們謙卑看到:在死亡面前,一切知識都被癱瘓了。​而這本新書,視角從陪伴者,轉到了50+的我們。​父母在時,你離死亡很遠;當父母走了,你頂天了,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竟然離死亡那麼近,再也沒有人為你擋在前方。​
    當嚴重的疾病來敲門,我們如何應對不安與徬徨?若有幸治癒,如何不擔心會不會復發?又,若復發了,如何平復深受打擊的沮喪與無助?
    臨床經驗長達四十年的張明志醫師經手過無數癌症患者,對死亡的理解,超越醫學、科學層面,而有一套宏觀的哲學與倫理思考。他說,人生愈走到盡頭愈重要,就像表演單槓的體操選手,下槓的動作也要列入評分。​
    面對未知,我們抗拒、恐懼、焦慮、不安;如何看待死亡,將決定一個人臨終的姿態。書中懇切地提出,除了實質醫療行為,更重要的是建立不怕、不拒、不求,安定而清明的生死觀。
    當心靈有所歸依,對生死不羨慕、不勉強、不逃避、不執著,便能為自己鋪造一條尊嚴的安寧善終之路。​
    說到頭,害怕死亡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只要預先修習生死學,沒有不可言說的議題。了解死亡的過程是怎麼一回事,「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面對生命終點,給自己一份禮物。​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