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文學經典《那年我們祭拜的祖靈》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讀力創作》第十八集介紹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他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小說創作,期間屢獲大獎。然而就在2007年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之後不久就因為心肌梗塞,英年早逝,留下豐富的文本,成為文學經典。
    《那年我們祭拜祖靈》是霍斯陸曼.伐伐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內容收錄有十一則小說、自序、還有一篇曾經發表在《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三期》的文章〈從傳統宗教認識「布農族」的人文觀〉。
    霍斯陸曼.伐伐從屏東師院畢業後,曾經在國小教書二十多年。非常重視原住民族母語與文化教育。透過文字,他紀錄布農族的神話傳說,融合生活祭儀,透過虛構的小說文類,大膽提出對社會現況的嘲諷與思辨,尤其是原住民族在面對「傳統」與「現代」的時代困惑。
    全書內容有許多布農族的神話與傳說。中研院院士、人類學家李亦園說:「一個缺乏神話的民族,就像一位不會做夢的個人,終會因創意的斲喪而枯耗致死。」浦忠成在《被遺忘的聖域》裡揭示台灣各原住民族都有洪水神話,只是情節有些差異。《那年我們祭拜祖靈》也提到「太古時代,天神曾因族人對天地不敬而用洪水毀滅族人的傳說」,害怕再度發生。洪水神話在各原住民族的差異有哪些?達悟族小說家夏曼.藍波安、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石忠山、阿美族文化工作者以撒•阿復在節目中有更進一步的分享。
     《那年我們祭拜祖靈》是1997年出版的,現在重新翻閱,在「土地正義」、「祭儀文化」、「神話傳說」等許多面向都做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霍斯陸曼伐伐當年不但做了全面性的紀錄,也透過小說人物提出思辨。行政院在今年三月通過「原住民族保留地管理利用條例」草案,距離霍斯陸曼.伐伐的小說發表已經有二十多年。小說與現實的時間角力,經過二十年,是進步?還是仍然處於進行式?
    書中以短篇小說《部落小丑》處理原漢文化衝突、土地販售、原漢喪禮差異,以「大人忙碌的工作;孩童興奮的玩耍,是部落最主要的歲月」精準捕捉部落生活。《失手的戰士》描寫布農族人面對日本人入侵時的應對,以及主角督布斯對部落傳統的質疑,透過主角陳述:「任何社會、任何族群都會有集體與個人的衝突。」已然並非只關注部落生存,而是將格局拉大到全人類的處境。
    1997年發表《失去焦距的鏡頭》,不再以日據時期為背景,時空落在當代。透過小說人物「王主任」提出文化認同的辯論:「真搞不懂為什麼原住民出現在媒體新聞的畫面上永遠是與達官貴人同唱原住民歌謠、同跳原住民舞蹈。」霍斯陸曼・伐伐將自我投射到小說人物,反抗不合理的要求,批判媒體報導自以為是。更奇妙的是,經過二十年,小說場景似乎仍在現今社會不斷上演。
    英年早逝的小說家霍斯陸曼・伐伐,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透過文學作品,處處展現對原住民族處境的關懷,以及部落傳統文化面對社會變遷過程中的困惑。也許霍斯陸曼‧伐伐已經透過王主任告訴我們答案:「祖先的文化就像土地一樣,雖然不能立即得當飯吃,它卻可以長出美好的食物溫飽我們的生命。」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