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陳朝平專欄】人去留空的老屋裡,我做了最後一次的巡禮。我們搬進這棟公寓大廈時,老大還不滿4歲,老二還未出生。10年後,老大國中三年級,老二將進入小學一年級。
一個多月後,大病初癒後的父親和膝關節日益退化的母親,搬進了老屋。終身未婚的大弟陪著爸媽,也遷進了老屋。18年後,高齡97的父親在睡夢中溘然長逝,今年年初,90歲的母親長眠了!
32年來,老屋承載了家族多少悲歡離合,儘管不捨,這屋宇也到了全面修葺的時候了!
我們住在這兒時,除了一間和式的遊戲間外,地坪鋪的全是磁磚。921大地震後,磁磚和牆面都有龜裂。爸媽要搬進那年,我們雇工將地坪全面換成耐磨地板,拆掉了墊高的和式遊戲間,四房變三房,擴大了原有的書房,拆掉了兩間浴室裡的浴缸,換成淋浴,浴室地面換上防滑磁磚,馬桶旁加裝了扶手,避免高齡的爸媽如廁時滑倒。
我的巡禮,從客廳到餐廳,到主臥、次臥、書房、再到廚房和兩間浴室。
空蕩蕩的客廳裡,爸爸坐在沙發上,觀看球賽時叫好的聲音,依稀迴繞著;媽媽坐聚精會神彈鋼琴的身影,彷彿還在眼前;春節全家團圓,圍繞著長桌吃年夜飯,喝銀耳蓮子湯、吃茶葉蛋得寶的笑語;每個周末晚上,兄弟三人陪著爸爸方城之戰的吆喝聲,全都停駐在客廳的各個角落裡。
餐廳不甚大,媽媽端坐在她的寶座上,慢條斯理地嚐著碗裡的食物,爸爸坐在一旁,高談闊論,我和妻、大弟、三弟和弟媳、四弟和弟媳、爸媽四個寶貝孫子,或坐或站,環繞在六人桌旁,和爸媽、爺爺奶奶,邊吃邊說笑。燈火依舊,人物全非,爸媽已然離開我們,徒留笑語。
爸媽搬進這兒的前十多年,主臥室是媽媽的獨享空間。媽媽習慣在這兒管理家用支出,聽古典音樂CD,也在這兒記錄下她老人家糖尿病的飲食控制日記。媽媽的意志力極強,遵醫囑紀錄的飲食日記,一絲不苟,厚厚的一疊日記,擱在一甲子前買的五斗櫃抽屜裡。
2012年爸爸動過大手術後,二老熬不住我們兄弟的苦苦哀求,同意聘僱外傭,爸爸才從書房搬進主臥,便於夜間彼此扶持,相互照拂。
18年端午前的一個傍晚,爸爸躺在媽媽的床上休息時,與世長辭。外傭Iyas從書房搬進主臥,就近照顧哀痛逾恆的媽媽,今年二月二日,大年初二,媽媽在同一位置上,撒手人寰。
媽媽走了之後,我整理媽媽的遺物,爸爸的好些西裝外套和領帶,都還靜靜地掛在衣櫥裡,幾十年前,我們兄弟畢業、結婚、妹妹從美國回台探親、到照相館照全家福照片時,媽媽穿的旗袍、棉襖、西式的外套,依然簇新,兒女買給她的衣物飾品,媽媽捨不得穿戴,也依然躺在衣櫃的抽屜裡。
如今,主臥室清理完畢,我環顧四週,爸媽的身影、鼾聲、似乎還在臥室裡迴盪著。
次臥室打通了原先的和式遊戲間和小孩房,大弟和爸媽搬來這兒後,一直蝸居於此。從那時起,我很少走進這房間,倒是孩子們還沒成家立業前,每周末家族聚餐後,我們兄弟陪爸爸摸八圈,他們則窩在大弟的房間裡打遊戲。
那年,爸媽搬來這兒時,爸爸說他鼾聲太大,會影響媽媽睡眠,選擇「獨居」書房。原本我們住在這裡時,書房裡做了一整排的活動書櫃,書櫃裡有我帶不走的好些書籍。爸爸進駐書房後,帶來了他的中國經典書籍,把一整排活動書櫃,裡裡外外,布置了滿滿的書香。爸爸悠游其間好多年,留下了高高一疊的讀書筆記和心得。
聘僱外傭後,書房讓給外傭,爸爸搬到主臥。從那時起,我難得進到書房。媽媽離開後,我到書房謝謝外傭Iyas這些年的付出,書房裡,床鋪上下,堆滿了Iyas雜七雜八的衣物,書櫃裡的書籍,布滿了灰塵,靜靜地看著這些年來我們這一家的人生起伏。
我轉到廚房。廚房裡的鍋碗瓢盤,基本上都已處理好了。水槽上方濾水器的插頭已經拔掉了,瓦斯開關也關閉了,爐火已熄,水聲嘩啦,刀鏟聲,風扇聲,菜餚香氣、廚餘腐味,彷彿都還在身邊縈繞著。
是懷舊,也是感慨,我想起兒子念國中時,寒假作業第一次炒年糕,就在這廚房裡,每年春節的年菜佳餚,除了外買的,也都在這兒加工製造的。
媽媽堅持要自個兒下廚,戴著老花眼鏡,監督著外傭燒紅燒肉;除夕前夕,爸爸彎著腰檢查自個兒烹煮的茶葉蛋和蓮子湯,圍上圍裙,挽起袖子,站在水槽邊上洗碗……這一幕幕,快速地在我眼前輪轉過,空蕩蕩的廚房似乎又醒了過來。
我走出老屋,鎖上大門,大門兩旁,春聯,依舊紅豔豔地貼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爸媽搬來此地後,我幾乎年年都寫一樣的春聯,22年來,感謝上蒼應許我們,爸媽健康高壽,家族和樂。
我走進電梯,電梯裡的鏡子裡,彷彿又看見了媽媽坐在輪椅上,帶著期盼的眼神,要我推她去散步。再回首,電梯裡只有我一人。赫然想起,明天,媽媽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半年了!
老屋即將動工修葺,儘管,不捨老屋裡充盈著歲月靜好的回憶和對爸媽的懷念,終究,我們還是要往前看的。
回憶和對爸媽的懷念是永恆的。永恆,無關時間的快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