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左化鵬專欄】這裡所說的「羊羹」,不是羊肉羹,它和羊肉一丁點關係都沒有,就好像台灣的「雞捲」,不是雞肉捲,內餡沒有一絲雞肉,兩者皆名實不符。
羊羹,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和菓子,製作方法極簡單,先煮一大鍋「寒天」,日本人説的寒天,就是台灣人稱的石花或洋菜,如果您到東北角海岸旅遊,在瑞芳附近,就可見到小攤販兜售這種玩意兒。俟水煮沸後,加入紅豆、花生、或不同口味的栗子、山芋、抹茶、無花果⋯最後再加砂糖或蜂蜜,冷卻冰鎮後,用模具定型,就成了各種不同口味的羊羹。
許多人到日本觀光,常會購買自用的藥物和化妝品,也會順帶一些各式各樣的羊羹回國當伴手禮。其實台灣早些年也買得到本土的羊羹,記得小時候,小孩子的零嘴甚少,我算數好不容易考及格,父親還會買一條羊羹,給我當犒賞品呢。
後來台灣的經濟大幅改善,人民生活富裕了。糖果、餅乾、巧克力等洋菓子大量進口,市面上應有盡有。羊羹、銅鑼燒、紅豆丸、麻糬等和菓子,人們司空見慣,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羊羹,不得不提一位羊羹迷,他就是被日本人譽為「永遠的當代作家」夏目漱石。他在小說「草枕」中,借他人之口説:「我在一切小吃裡最愛吃羊羹,它的質地光滑細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半透明的光澤,怎麼看都是件玲瓏可愛的藝術品,在西洋點心中,沒有一件能給人如此快感的」。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家中食指浩繁,他從小舅舅不疼姥姥不愛,被父母兩度送人當養子,得不到親情的溫暖,養成了陰鬱的個性,他只好從中國的典籍中尋求慰藉,熟讀了史記,左傳、老莊、易經,最喜宋玉、韓愈、鮑照、晏殊,他的漢文底蘊深厚,自己取名夏目漱石。他本來希望成為漢學家,不料卻陰錯陽差,變成了英文教授。
小夏目中學時英文成績不好,一度因此留級,他說:「我看到英文,就深感厭惡,連拿到手上都討厭」。為了升學,他只好苦背英文字典,後來竟然考上帝國大學英文科,並以第一名畢業,他先在中學教英文,後來,被日本政府保送到英國留學。
在倫敦就學期間,他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他說:「倫敦就像滿臉煤灰的悍婦,在倫敦城中散步,吐了口痰,仔細一看,就像是一團黑塊」。他又說:「行走在英國的紳士之中,就像是步行於狼群中的茸毛犬,過著卑憐淒慘的日子」。日復一日,夏目漱石足不出戶,得了憂鬱症。不及兩年,他就綴學回到日本,為五斗米折腰,在大學教牛津腔的英文。
每天看到ABCD,對他而言,實在是一種折磨,為了排憂解悶,他一頭栽進了文學的領域,回國十一年間,他筆耕不停,寫了《我是貓》、《少爺》、《草枕》、《三四郎》、《心》、《明暗》等著名的小說,成了日本明治時期文學家的代表。
可惜,喜歡吃羊羹的夏目漱石, 天不假年,才四十九歲,就因胃潰瘍辭世了。日本政府為紀念他,將他的頭像,印在一九八四年至二千零四年的日本一千元紙幣上。
好了,只是說羊羹,拉拉雜雜竟然扯到了夏目漱石,實在離題太遠,就此打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