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張競》下半旗?挑選時日要有道理

【愛傳媒張競評論】本日(7月11日)政府通令全國為日本首相安倍下半旗,此事在臺灣社會引起爭議,並且從法理爭辯轉變成為政治攻防議題,在此無意就此表達看法,未來會找機會,就戰略算計視角切入分析評論。但就客觀事實來說,此事在臺灣社會確實存在歧見,則是不容否認。

 

政府若要辦事,就要將事情認真辦好,決策過程必須考慮周全,而且必須要針對人情義理與禮節規範。就針對特定人物辭世下半旗來說,若不是在辭世當日立即開始執行,決策時間與行政程序來不及時,至少亦要在次日執行,時間長短各依人情厚薄親疏而定;否則就是在舉行葬禮之安葬日執行。總而言之,下半旗是項禮儀,挑選時日要有道理,才是有禮有節。

 

安倍本身是7月8日遇刺,目前預計在12日舉辦追思儀式安葬,因此有些政府是決定從7月8日就下半旗,而有些國家則將在明日配合其安葬儀式,以下半旗禮節致意。但不知道為何政府會決定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7月11日,執行此項禮節?不但是與其辭世死亡日期未曾連結,更與明日安倍追思安葬活動搭不上邊,真是不能讓人理解,為何要挑選7月11日此日下半旗,究竟道理何在?

 

根據相關法規,很明顯要為安倍下半旗是會由外交部所啟動行政決策程序,不知道7月11日是由外交部原始簽呈所建議?抑或是在公文逐級上呈過程中,由上級長官更改,最後由總統所核定在7月11日為安倍下半旗。對於下半旗時間確實是該挑選時機,建議在7月11日要有讓人信服理由,要特別改成7月11日也要有個合理說法。

 

政府既然決心要針對安倍下半旗,就要考慮時間並拿捏其所能產生效應,在整個決策過程中,不能僅從臺北觀點來看問題,而是要思考東京方面,會怎樣看臺北所挑選的日期,所以決策過程中,外交部是否曾與駐東京外館商討,考慮過在臺灣要在何種時機下半期,才會產生最大媒體效應,並且爭取到最強正面回應,這才不枉廢政府願意承擔政治與法理爭議壓力,決心針對安倍下半旗原始期待。

 

既然目前已決定在7月11日下半旗致意,必然就要循外交管道知會東京,否則不就無法產生外交效應,但是下半旗時間選在此時此刻,就必須有個合理解釋,否則就會讓日本方面覺得臺北高層行事粗糙,在禮儀方面擇選時間毫無道理。辦禮外交必須進退有節舉止有方,要是在protocol上面都犯錯誤,這還能辦外交嗎?

 

最後則是建議蔡總統本人應該致送私函,向安倍母親與妻子表達悼念慰問之意,此事茲事體大,此因當年蔡英文總統曾經在社交媒體,針對拜登總統家庭喪失愛犬表達慰問之意,該事已經產生定錨參考作用,經常會與其他類似情況對比總統應對規格。

 

若與安倍高齡母親痛失愛子與妻子面對配偶離世來說,兩相比較傷痛自然更是嚴重,蔡總統以私函致意,就人情義理來說,絕對不會引發爭議,更能顯現臺灣社會溫暖與教養,總統幕僚必須適時提醒,不要讓層峰在此失禮。

外交部當初為何挑選這個日期,難以理解。

 

作者為英國博士、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曾任國軍艦長

 

●評論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