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余法宸》網巾觸動朱元璋——道士禮儀背後的文化脈絡

【愛傳媒余法宸專欄】道教,在台灣由於相當親近於民,而被部分人士視為民間信仰或巫術宗教化呈現。

事實上,道教,從整體脈絡上,除了科儀術法,從文化面來看,是我華夏民族千年傳承的文化精髓,同時也是中華帝國的禮儀遺緒。何以故?在此,從針對一位道士身上必備的服制談起,聊聊這背後的禮儀規範。

先是道士常會戴的「巾冠」,其中巾也就是網巾,是古代華人為了固定頭髮與髮髻的網織品,主要為上級士族使用,因為這本是身份的象徵。

古人從頭到腳的服制,都通稱為「衣」,而且穿衣不善,是對一切儀禮的不尊重。同樣的,若人可以整理好頭冠、衣服也精神,對得起天、地、人,更甚以此標榜之。

 

誠如《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所言的:「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這句話,以銅鏡來比喻魏徵,衣冠則是唐太宗作為皇帝的身份表徵。所以,魏徵被作為矯正衣冠服制的銅鏡是相當至上的榮譽。這方面而言,放在道士也是一樣的。

 

從唐、宋朝以後,許多道觀的道士、道童衣著服制,便有此網巾習慣。網巾最初只是裝飾,但在明代以後,更讓明太祖相當讚許其精神,而積極地推廣全國,甚至為《大明律》規範之。這個緣由,根據明代文學家,郎瑛撰寫《七修類稿》第十四卷記載:

 

明太祖某天微服私訪到神樂觀,詢問在祖燈前織做網巾的道士說:「請問這是什麼東西呢?」道士回覆說:「網巾,用來裹頭的,如此便是萬髮俱齊。」身為貧戶出身的明太祖不知網巾,但在神樂觀首見,便深有感觸。尤其這「萬髮俱齊」更讓他想到大明朝律法的掌握性。因此下旨,要全大明子民,不論身份貴賤,都要在頭上繫網巾。

 

而在道教方面,明太祖規範正一張大真人掌理天下道教事務以及各地方道法的行使權,因此正一道士的網巾,更意涵着「集合天下萬法(髮)」,更凸顯正一道在彼時最為萬法一宗的地位。因此,網巾不僅僅只是一個整理用頭飾,更有這種中華禮儀的服制傳承。所以,千萬別小看這些服制的重要性。

 

作者為法教學院院長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