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王其》有線電視頻道改三位數?一場電視大戲而已

【愛傳媒王其專欄】管電視的主管機關NCC很慎重開了場被業者形容為「集體毀滅」的有線電視頻道改三碼的公聽會,而参加者都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敢說真正的理由,為何現在要把如TVBS的二碼55改為555三碼?

 

沒參加公聽會的專家提醒,有一個很清楚的數字就是,現在NCC核准的衛星頻道有270個,就算是將來再增加到500個頻道,維持現狀的排法,從1排到500,現在的電視數位技術足可容納這些頻道,那為何要大動干戈重新排?非得要讓全部的500萬有線電視户觀衆重新適應?這不擾民嗎?連NCC在這場端午節前,名為「數位有線電視頻位區塊化及編碼機制」 公聽會的說明也只寫說,在這數位化時代,類比時形成的二位數頻道區塊規劃,使特定頻道屬性區塊日益壅塞;據此,如何於數位時代下改善頻位編碼及分類機制,為NCC積極關注的議題。 NCC「只為了頻道擁塞」就要改變全台消費者使用幾十年的開電視習慣?看55頻道要改按555?看53民視新聞台要改為按553或是533?這「擁塞」理由未免太過牽強?

 

其實,探究這場有線電視三位數變更的公聽會由來,是一年多前立委受一家在中華電信MOD上稱霸的偏綠媒體集團遊說下而提出。當年因為這家在MOD上擁有30多個自營及代理頻道業者,想要進有線電視48到59這黃金新聞頻位卻不得其門而入,才讓立委乾脆提案,想打破現在的有線電視頻位,重定遊戲規則,這樣在黃金頻位外的業者就有機會進黃金頻道市場。因為只有在這個黃金地段的頻道才有廣告收入,才能分配到有線電視集團從訂戶收視費中撥出來的頻道授權金。除此之外,現在有線電視上架的頻道不但幾乎沒利潤,還有的要給有線電視集團上架費才能上得了。

 

不過NCC知道有線電視的水太深,要打破這規則談何容易?而且,這是商業機制,政府能管那麼多嗎?但立委既然提了,NCC也就順勢研究,學者們也趁機會把有線電視及政府再罵一次。例如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曾國峰就指出,數位化時代頻道愈來愈多,各國多數都有調整頻道區塊與三位數編碼,不過多數是業者自行調整,政府較少事前審查與介入。這位研究媒體的專家說,台灣雖然也完成數位化,但是系統與頻道業者缺乏重新區塊化誘因。系統業者面臨費率審議上限,既有頻道業者也擔心可能更多頻道來分既有授權費,自然不太願意改變。

 

有媒體主管就表示,說穿了,這是大家演一場戲而已;脫下戲服,又去各幹各的事了;因為這場戲後面,藏著有線電視集團、頻道代理商及頻道業者重重利益,誰都不會想讓。

 

有支持改變的頻道業者樂觀說,如改為三位數做完整區塊化,可將萬年頻道表打破。現在大家習慣在二位數觀看節目,很少按三位數,台灣既有頻道有270個左右,但習慣看的只有70至80個。應該所有商店在同樣條件下做生意,而不是有人在大馬路上(指二位數頻道)、有人在巷子裡(指三位數)。

 

但NCC很清楚,現在的有線電視技術可以安排所有合法的頻道上架有線電視。就算重新安排頻道了,關鍵仍在頻道業者要不要認真做內容來吸引觀眾,絕不是頻道上架這麼簡單原因而已。例如現在有線電視154、155頻道的中視新聞台、台視新聞台,有時候收視率都還贏過在52頻道的華視新聞資訊台,黃金頻道內容不好,收視率也還是輸不在這區塊的頻道。另位頻道主管說,想要用收視率換廣告收入的頻道業者,看到這樣的收視數字,位置在哪裡,哪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應該是有線電視上做消費者想看的好內容,他就會轉搖控器過來看了。

 

再說 ,有人論述要改為三位數後才可能獲利,或在有線電視黃金頻位才有獲利。了解電視經營的一位立委說,從獲利立場來看,一年多前最早搖旗吶喊要改三位數頻道的這偏綠新聞集團,2008年後在中華電信MOD的獲利豐富,有時候收一元賺五毛;但他們並沒有投資在新聞台,直到這一兩年換照才被NCC要求再加人、加投資在節目上。因此,獲利者不見得會投資的,要看老闆的誠意。他再舉例說,東森電視集團年獲利在10億元左右,不也連2018年拿到經營權時,答應NCC要做到的每年投資節目共9億元的白紙黑字承諾,都找理由說做不到?因此,當這些有獲利者卻不投資的事實擺在眼前,他們在公聽會上不顧消費者習慣,說要把頻道二位數改為三位數,圖的是什麼呢?

 

更進一步說,現在是數位社群的時代,觀眾收視行為已經改變了。根據2019年的台灣網路報告,推估全台12歲以上網路人數有1898萬人,整體上網率達85.6%;台灣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口比例也超過73.4%。不只年輕人不一定看電視,很多中老年人也可以透過電視以外的載具如手機、電腦、平版看節目、看新聞、接收新資訊,有線電視二位數改為三位數有那麼重要嗎?

 

一位廣告主管指出,現在有線電視用戶不到500萬,用收視率換算,台灣電視收視人口數約在1000萬上下;相對的,台灣人每天在所謂的全球性電視台YouTube上看電視節目的人口數超過1300萬人;在FB上與好友社群互動的人也有1000萬人以上;比FB更活躍的還有LINE,它是全台灣人最喜歡的社群媒體,上LINE找新聞、看影片、消費、聊天,佔有率也達95.7%;更重要的,台灣2300灣人口中,使用行動通訊工具如手機、筆電的人達到98.5%。因此,光從這些數字就可以看出,台灣人坐在家裡看電視的人口,早已嚴重被取代。

 

52頻道的中天電視前年底被下架後,那之後半年的成長,也剛好見證了這些數位改變,何況它的觀看人還在上升。2020年12月10日從有線電視上下架轉戰Youtube 後,中天新聞台訂閱者從11月中的50萬人,暴增到12月的80萬,半年後成長到136 萬人。以當時的訂閱人數與其他新聞台相較,略輸東森新聞網的154萬人、三立新聞網174萬人。不過在平均觀看人數方面,中天新聞網為1.12萬人次,遠勝東森與三立新聞,顯示中天新聞台的觀眾黏著度較高。而同時受惠的中天電視訂閱者,也從2020年12月180萬快速增加到2021年5月的250萬。其兄弟頻道中視新聞台,在有線電視154上也可看到,很多中天迷都轉台去看了;中視新聞台的收視率,也經常超越52頻道的華視新聞台。

 

認真說來,想搶有線電視頻道每年250億元廣告,當然是主張改為三位數的業者的主要盤算。其次,有線電視集團每年給黃金頻位業者100多億元的授權金也是另個讓拿不到的業者想要搶的利益,要打破現在二位數的遊戲規則,他們才有機會進場分配。

 

但是,大家都自有一本帳在算,廣告業主管說,現在每年的電視廣告預算分配,也的確都是根據收視率來安排,除了在前面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少數戲劇及體育頻道外,沒有在黃金頻道的新聞台,幾乎也都拿不到任何廣告紅利,這讓在100多頻道後的業者,或是根本還沒上架有線電視的其他100多個頻道業很着急。

 

ㄧ位頻道主管分析說,在47到58頻道的新聞頻道,或多或少有授權金,例如51頻道的東森新聞集團每年約可拿到15億元的授權金,TVBS也有將近10億元。這筆錢的由來,有線電視業者是從現在有線電視每戶每月交的平均500元中的20~40%拿出來分的。幾個新聞為主的大集團,還有緯來、八大等電視業都有獲分配,這讓其他業者眼紅,三位數的呼籲也因此而起的。

 

但是,媒體分析者說,電視經營的產業生態鏈多年來就是如此。內容業者如三立、TVBS等頻道產製新聞及節目後,透過頻道代理商如富邦凱擘、年代練台生、中嘉等代理商,從中安排上有線電視架上播出,部份上架在黃金頻道的業者得到代理商給的授權金;有線電視集團如凱擘、台灣寬頻TBC、台數科等有線電視集團則提供上架平台,每月從訂戶手中收取500元不等的收視費,再從其中拿出20~40%的費用給代理商及頻道內容業者。這牢固的營運模式行之數十年,要說他們建立這穩定的收視模式,為台灣有線電視行業貢獻很多,也不無道理。反之,仍有學界及業界批判他們壟斷這有線電視產業鏈,造成了萬年頻道。

 

電視頻道組成的衛星公會秘書長陳依玫警告說,三碼雙載頻道數量會爆增,在版權費沒增加下會導致產業崩盤,頻道無一倖免。她具體建議就是「堅決反對」NCC三碼雙載方案,這是集體毀滅;因關鍵資源太少,無法透過這兩個方案解決,就是建議共好5贏,在2碼無法得到滿足,在3碼開闢新天地。NCC重新排頻這已過時,數位高度匯流的環境下,早就不是老三台時代,民眾選擇充分如有線、MOD、OTT平台,不想選頻道還有單片的VOD(隨選視訊)服務,負責任的政府今天該擔心的是,越來越多非理性的競爭會導致劣幣逐良幣。NCC應該要站在整體的國家利益高度,有條件解除費率管制上限,並訂最低下限,導引維護頻道生存發展,而不是放任在地市場惡鬥、內耗。

 

這段話雖然都是「官方說法」,但也很實際。NCC讓大家演一場戲後要面對現實!為了頻道「擁擠」而要改變幾十年來的收視習慣,這是說不通的。業者各有利益盤算,說要有三位數頻道,才可做好內容?說這些話的業者現在都有獲利,他們現在有為了消費者去做好內容嗎?面對數位匯流的行動通訊時代,NCC只有鼓勵好業者做好內容,行銷台灣,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