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朝平》我還能跟您說母親節快樂嗎?

    【愛傳媒陳朝平專欄】打從有記憶開始,每逢母親節,爸爸都會買來一束紅色的康乃馨插在客廳的花瓶裡;母親節前一天,學校老師也會帶著我們自製皺紋紙紮成的紅色康乃馨,戴在前胸,音樂老師也會帶著大夥兒,彈著風琴,齊聲唱著母親您真偉大…
    母親像月亮一樣,照耀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為了兒女著想,不怕烏雲阻擋,賜給我溫情,鼓勵我向上。母親啊!我愛您,我愛您,您真偉大。
    那段歲月的母親節,有著濃郁化不開的親情和純樸。
    初高中到大學那段時期,父親生意受挫,家裡的經濟狀況很是拮据。有段時間父親遠赴日本,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家裡全仗母親維持,原本豐腴美麗的母親,越發憔悴,越發憂愁。
    那些年的母親節,眼見著母親劬勞、內外忙活,說實在的,我們壓根兒沒有喜悅,只盼著趕緊長大好幫母親分憂,更別說甚麼給媽媽買禮物,慶祝母親節了!
    就這樣,我們家過了十幾年的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母親節了!簡單的母親節,少不了我們自製的康乃馨,少不了我們對母親的愛,也少不了爸媽在餐桌上回憶起小時候母親和每個孩子的黑白與彩色鏡頭。婚後,或許是生活優渥了許多,或許是兒孫滿堂的喜悅,母親節變得熱鬧而繽紛。
    客廳裡,總會插上從通化街菜市場買來的大把康乃馨,我們拿著精美的母親節卡片,親筆寫上平日不好意思對媽媽說的「我愛您」「I love you」,擱在鋼琴上,等母親去發現!也會帶著年幼的孩子,用蠟筆畫上奶奶的模樣,再用注音符號歪歪扭扭地寫上好些童言童語:我們愛奶奶,奶奶母親節快樂,身體健康。那天,父親則負責清洗所有的碗筷。
    印象裡,我們很少外出吃母親節大餐。一來,母親生性節儉,不習慣到外面餐廳吃喝慶祝母親節;二來,母親總怕我們吃得太好,運動太少,母親節再到外面跟人家擠餐廳,沒甚麼意思。
    母親節那天,媽媽總是開心的、快樂的,不論我們是如何安排的!
    921大地震前後,每週六晚間家族聚餐已成日常。奉父親之命,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一律選在周六進行,第二天,各家各自陪著太座回娘家過母親節。
    也就是那時起,我們每年都過兩回母親節,頭一天陪老媽,第二天陪丈母娘。輪到那個週六當番的,買菜沽酒,沒輪到的,負責買花買蛋糕。至於孫兒孫女嗎?就負責親奶奶,跟奶奶撒嬌,當然,也不忘跟自個兒的媽咪撒撒嬌,送送小禮物啦。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母親節成了各類商品年度行銷的大戲。手機剛剛進入尋常百姓家時,母親節前夕和當天,行動電話運營商忙不迭辦起給遠方母親打電話的活動。還有地方政要與足浴業者合作,號召為人子女,在母親節當天幫媽媽洗腳。
    當然。各種以疼愛母親為主題的產品,不論是養生飲品、按摩椅、血壓計、美容芳香療法,輪番在電視上轟炸著天下子女,彷彿不買上個甚麼產品,就不足以表達孝道似的!
    幸好,我們家的母親節,從未隨波逐流。只是,為了滿足咱家每張嗜食甜品的嘴,每年母親節,挖空心思,尋尋覓覓、採買蛋糕的功夫是不能少的。
    2018年初夏,父親高齡辭世,第二年,少了父親的母親節,不再像以往那般的熱鬧繽紛了!母親節前夕的那個周六,媽媽捧著妹妹和小弟送的兩束花,笑瞇瞇地留下巧笑倩兮。然而,昔時的母親節,終究要漸漸地淡去了。
    我怕,隨著父親的仙逝,母親日益退化,家族共同的記憶,也將逐步地退色。
    有感而發,我在臉書寫了一篇長文——《記我好強又好學的媽媽——寫在父親缺席的第一個母親節》。文章裡,記敘的,是我好強好學、通曉多國語言、多才多藝、為母則強的媽媽。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尚未大規模入侵,母親節前後,我帶著媽媽到社區鄰近的公園裡走路。媽媽穿著小背心,拄著拐杖,繞著公園裡溜冰場,彳亍而行,不時還露出可愛的笑容。
    母親節前一天,照例,媽媽收到了妹妹從美國訂送的花籃,還穿上了小弟和小弟妹買給她的新衣服,喜孜孜地照相留念,還開心地吃了一塊蛋糕。
    2021年3月,杜鵑花開的季節,我心血來潮,帶著媽媽和外籍看護Iyas遠征台大校園。多年沒有踏進台大校園的媽媽,開心地觀賞著一叢叢、奼紫嫣紅的杜鵑花,間歇,盯著地下的殘花,若有所思。
    不久,病毒進犯桃園機場及萬華,風聲鶴唳,群聚受限,母親節的聚會也因而取消。媽媽生前最後一個母親節的晚上,應該是在外籍看護的陪伴下,孤獨地度過的吧!
    今年農曆大年初二,母親溘然長逝。母親節即將來臨,我的母親卻不在了!市場的康乃馨,依舊紅艷怒放,我的康乃馨,卻將是白的!
    那天中午,行經新公園裡的日晷儀,小學四年級,母親帶我指著日晷儀對我解釋日晷儀的使用方法……,母子倆坐在公園水池邊上的長椅上,曬著太陽,嘰哩咕嚕地說著話,一幕幕在腦海裡轉悠著,母親似乎還在我身旁。
    天正藍,日正當中,想起當年,想起媽媽,忽覺哽咽。親愛的媽媽!您在天國都好嗎?我還能跟您說母親節快樂嗎?!您聽得到嗎?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