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台灣音樂家絕對大反攻 表現令人拍案叫絕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疫情,讓台灣的音樂圈,重新被評價,活躍了起來,從北到南,驚喜連連。尤其,沒有國際音樂天團卡位的日子裡,台灣音樂家絕對大反攻,表現可圈可點,令人拍案叫絕,驕傲不已!
    力晶2022藝文饗宴《莊東杰、林品任與NSO-璀璨樂夜》音樂會,就有如置身天團音樂會的感覺,企業界的贊助能量,拉回國內,讓潛質優秀的台灣音樂人,挺身挑大樑,精彩紛呈,超乎想像。
    新上任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前後任董事長高志尚,贊助大戶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都出席音樂會。他們都是過去牛耳藝術的忠實朋友,以挹注國際天團為主。
    4月20日晚很不一樣。國家音樂廳舞台上,是大家熟悉的老面孔NSO (國家交響樂團),指揮是39歳的莊東杰,目前擔任德國波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而獨奏家是30歲的林品任,近九成的票房,因為疫情,嚇走了一些擔心染疫老樂友,放眼所及,很大比例是年輕聽眾。
    疫情,讓賞樂人口結構也丕變。最不可置信的是,拉出絕美音色的林品任,使用的小提琴,是美國賓夕凡尼亞弦樂器製作師薩繆爾·澤格蒙托維奇 (Samuel Zygmuntowicz ,1956-)的新琴,卻有義大利老琴的醇厚古樸,在在令人驚嘆。
    音樂會一開始,是「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劃」傑出創作曲的呈現,由趙立瑋(1988-)譜寫的《合流》,作世界首演。交大音樂研究所畢業的趙立瑋, 5歲開始習琴,16歲接觸作曲之後,以作曲考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作曲組,從此投入藝術樂曲創作。
    《合流》是趙立瑋對台灣山水景色的意境描繪,經由管弦樂團多樣化的音色,挑戰音色在樂團中變換的可能性,以西方樂器的音響材料,模擬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技法,在各聲部單旋律間的交織,滙聚成主要樂曲意象。他刻意陌生化西方管弦樂器原來的音響,探討樂器間銜接的可能性,在旋律下的「樂音」與陌生化「噪音」間,不斷穿梭來往,在亂中有序中,展現生生不息的台灣風情。
    接著是重頭戲是蕭頌《詩曲,作品25》與聖桑斯《導奏與隨想輪旋曲,作品28》。一臉俊秀的林品任,合身西裝,流線髮型,略帶靦腆的笑容,與身型修長、肢體動作柔美的指揮莊東杰,形成「雙帥」。
    林品任(Richard Lin, 1991-),出生美國,後隨父母返台,4歲學習小提琴,2007年追隨Gregory Lee前往美國深造,2008年考取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師事Aaron Rosand。2013年起,就讀於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師事Lewis Kaplan。目前擔任北教大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法國作曲家蕭頌(Amédée-Ernest Chausson,1855-1899),作品憂鬱細膩,和聲豐富,極具特色。蕭頌出生法國巴黎富商之家,在家族壓力下,學過法律,成為律師,1879年,他決心從事音樂創作,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弗蘭克和馬斯內。1886年,當選為國家音樂協會秘書。由於家境富裕,他常常在經濟上支持貧困作曲家,蕭頌的家,也成為巴黎著名的藝術沙龍。
    怎奈天忌英才,在20世紀到來的前夕,他騎腳踏車外出散心,車子故障撞牆,意外身亡,只活44歲。蕭頌寫給小提琴與管弦樂的《詩曲》,飽藏詩意,幽微內斂的情感世界,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意境。
    蕭頌的作品,常常高度半音化,色彩豐富的和聲,華美的旋律,精巧配器,加上常用循環主題手法,展現深厚感情。強調深邃內心世界的曲子,對年僅30歲的林品任,乍看是挑戰,但林品任閉眼沈浸,音感老成,款款精緻,令人陶醉。林品任平時話不多,但給人音樂感十足,心中隨時都塞滿音符,詩一般的樂音,由他拉奏奏蕭頌《詩曲》,果然裡裡外外都是詩與曲。
    一般認為,能登舞台的小提琴家,他們拉出醇美旋律,該是拜了老琴之賜,同時一定是出自義大利三大製琴家族,不是阿瑪蒂(Amati),就是史特拉底瓦里(Stradivari)與瓜奈里(Guarneri)。
    但啓蒙教育在台灣,音樂打造在美國的林品任,並不完全倚賴名琴,他目前使用的是美國當代製琴師薩繆爾・澤格蒙托維奇的新琴,用嶄新美國琴,詮釋了經典作曲家的老曲子,彷彿新瓶裝舊酒,深刻沈澱下的情感,倍見真摯誠懇,餘音繞樑。
    《導奏與隨想輪旋曲》也是法國作曲家,聖桑斯(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921),在20世紀初,地位重要,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等。 
    《導奏與隨想輪旋曲》是聖桑斯為西班牙小提琴天才薩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所譜寫,曲風華麗炫目,輕快展技,輪旋曲段落,奔放奇想,盡在其中,讓人感動。
    該曲是以「西班牙色彩」譜寫而成,帶著濃濃吉普賽韻味,那些都是他們之間熟悉的素材,近似的作曲靈感,催生了具有「慢-快」速度對比的《流浪者之歌》等曲目。
    林品任謹慎地帶出「憂鬱的行板」,低迴細盪,愁緒四溢,有如悲歌吟唱。接著,全場氛圍,轉進「從容快板」,快速音群流動,彷彿在奔竄中遇見華彩,熠光再現。隨想輪旋曲的旋律,作為壓軸,從「主題」、「新材料」、「再現回返」,每個段落的轉承變化,讓人心醉神迷。
    林品任有如英國權威古典雜誌The Strad讚美他是天生的演奏家,弓起弓落,眉揚神飛,韻聲音影,絕妙動人。而莊東杰也是戰戰兢兢,努力抓住獨奏家的節奏,搭配著他柔美獨特的肢體動作,旋律好聽,樂團默契也夠,台下觀眾果然如痴如醉。
    曲畢,掌聲雷動,林品任拿出麥克風說,字正腔圓地說,他從小喜歡竪琴,感覺上就是音樂河,對於竪琴演奏家、流露出的佼好氣質,印象很深刻,所以特别和NSO 的豎琴解瑄合奏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美好的夜晚Beau Soir》。
    果然,有如瀑布飛濺,淙淙奔流,小提琴的細膩音線,纏綿婉轉,感人肺腑。 觀眾依舊以期待眼神,和獨奏家交會,林品任再度拿起麥克風,謝謝大家不畏疫情,情義相挺,呼籲大家保持團結,共同克服難關。
    他以俄羅斯作曲家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1973-)的《放克絃Funk the String》作為回報,該曲非常具有相代性,一長弦,一頓點,悅耳動聽又新鮮有趣,觀眾不禁莞爾而笑,炫技表現,堪稱一絕,飛天頓地,翱翔萬里,最後弓毛斷了,和林品仕摩登髮絲,一起飛舞飄揚,觀眾樂開懷。
    掌聲雷動,觀眾還是捨不得放人,林品任一次又一次,笑瞇瞇地出來謝幕,最後掏出口袋裏的黒口罩,表達了他累了、謝謝的心情,賓主在依依不捨中,結束上半場演出
    下半場,非常政治。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此時此刻,聽起來特別感傷,也百味雜陳。
    蕭士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是前蘇聯時期俄國作曲家,也是名聞中外的社會主義作曲家,史達林政權,視他為政治不正確,在整肅異己排山倒海浪潮中,他飽受折磨,69年的歲月中,大部份留在蘇聯,卻是當年少數名氣能突破鐵幕,傳至西方世界,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俄國作曲家之一。
    蕭士塔高維奇的《d小調第5號交響曲,作品47》,創作於1937年,並於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Mravinsky,1903-1988)率領列寧格勒管絃樂團(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作首演,演出情況,相當成功,根據當年樂團總監誇張憶述,鼓掌達半小時之久。
    不過,如眾所皆知,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作品,是作為「對黨的批評的回應」的心情下,是「為世所逼」的作品,一方面,為了討悅當權者的意識形態,同時,又為自己日後生計考量的妥協作品,他大幅地減少早期作品中,較新穎的創作手法及和聲,當中第四樂章更加是採用近乎保守的傳統創作手法,寫成主調音樂、調性明顯、棄用現代和絃及不協調的音程等等。結果反應如他所盼,官方逐步解禁他的作品發表。
    忖時度勢,敏銳過人的蕭士塔高維奇,意識到自己要活下去,必須在官方的「意識框架」及「創作自由」中,找出平衡點,因而造就了他開始創作室內樂作品。
    1937年9月,他寫成了第一首絃樂四重奏,也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找到了作曲教席,拿到相對穩定的收入,其中,絃樂四重奏的創作,欲罷不能,多達14首,成為生命奮鬥與生存夾縫的精彩套樂,甚受肯定。
    同時,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具備史詩級威嚴感,展現戰勝命運精神,常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相比,成為最受尊崇的作品之一。每次演出,銅管和定音鼓震天價響,發揮到極致。
    縱使世間他的改變,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與蘇維埃體制之間,關係曖昧不清;有人則說,他和蘇聯著名詩人馬雅科夫斯基(1893-1930)一樣,都是屈從於史達林體制內的御用藝術家。不過,更多人肯定,該曲是作曲家創作生涯里程碑,他是一位頑強不屈,秉持異議品質,敢於反對史達林的硬頸音樂家,目前他的《第5交響曲》和《第10交響曲》是最常演奏的熱門交響曲。
    車炎江老師在導冊中說,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以被貝多芬、馬勒為師。小調起始,大調終結,貝多芬交響曲出黑暗、入光明的戰鬥精神清晰可辨,但時常可見不和諧的陰魂不散,痛苦糾結,反映作曲者內心深處的無奈。樂團採三管編制,四支法國號、龐大的擊樂群,加上鋼片琴、雙豎琴組合,隱約可見馬勒影子。
    既要隱藏真實內涵,又要强顏歡笑,時而軍樂進行曲,時而維也納華爾茲,輕佻樂風,彷彿嘲諷著虛假變形的時代,馬勒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影子,俯拾皆是;苦惱哀愁、深情輓歌,不和諧音尷尬,是面對殘酷政權下的憤怒與無奈,令觀眾共掬著辛酸淚,百味雜陳,暗自神傷。
    莊東杰20日展現了功力,這麼艱澀困難的曲子,他背譜指揮,雄偉壯闊氣勢,令人刮目相看,年輕的臉龐,有著老辣的企圖心,令人衷心欽佩。
    對NSO 來說,早在2017年前藝術總監呂紹嘉帶團到歐洲巡迴演出,比利時布魯賽爾、波蘭華沙與奧地利林茲三場演出過,其中有一場在德國柏林音樂廳演出,音樂總監呂紹嘉拿掉德佛札克《新世界交響曲》,而以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征服挑剔的柏林樂迷。當曲終奏罷,觀眾席內爆出「Bravo」的喝采聲,綿延不絕,讓NSO 留下圓滿亮麗句號。
    來自海外巡演的成果與自信,昨晚再現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彷彿熟門熟路。而觀眾群中,貝多芬與馬勒音樂,是台灣樂友的最大公倍數,該曲受到熱烈迴響,讓全場音樂會收在情緒的最高點。
    精彩,沒有國際天團的日子裏,台灣音樂家多面向的成長與表現,令人拍案叫絕,感動驕傲不已!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