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出師未捷引來滿身腥。統包工程,被視為招標市場毒藥,部分建築人士砲聲隆隆,要柯文哲市長立即中止正在舉行公告的二次招標,放棄統包工程模式,改採設計標,重新上路。
行進中的招標公告,可以說停就停嗎?!被公務部門引為圭臬的「依法行政」,一時之間,成為軟弱,沒有智慧與理想的象徵,說來有些牽強。
固然,柯文哲可以在民意壓力下,或自我的意志力,以台北市長的身份為之,是否意味著承認北美館擴建案,是錯誤政策,如果是這樣的解讀,後續的「究責」可能沒完沒了。
今年11月市長任期將屆,市長選舉即將展開,就算柯文哲不能選,並不代表他的接班人或同黨代表不選,號稱IQ157的柯文哲,怎麼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誠如記者會中,與會多位代表,也對統包的解讀,是中性的模式,只是放在那一個案子,或在那一個時間裡,因為統包,只是一種制度,自然會有兩面性,不能簡單以好或壞,二分法看待。目前的訴求是,擔心政府因為怕事避事,選擇便宜行事的模式,會挫傷了設計與創意的空間。
從建築師的設計方看,沒有錯,統包工程以營造廠為主,工程監督落在PCM手裡,但換成代表甲方的台北市政府,營造方的營造廠,絕不是這麼想,他們有政治責任,營造廠在目前缺工物價漲的環境中,也許一個公共工程做下來賠大錢的例子,屢見不鮮。流標,這陣子完全是常態,跟有沒有統包無關。
業主、營造方和設計方,本來是共生平𧗾的三角關係,現在設計方直接被踢除,就是這樣。發言權忽然沒有了,就是甲方只跟營造廠討論,然後營造廠派建築師工作任務,彷彿地位低了,尊嚴沒有,創作環境與心情受干擾,創意出不來。但某個程度來看,責任與風險,不都也轉嫁為營造廠承擔了嗎!?
如果建築師公會針對統包工程,在建築師圈內,舉行公投,未必是一面倒的反對答案,有不同的視角存在。現在統包,壓力很大,因為物價不可預測,營造廠對於這樣的風險,他們不想承擔下來,尤其現在民間工程案太多,不缺政府的標案。
而不統包的政府案子,現在照樣流標,就拿新北美術館,大元姚仁喜當年打敗日本隈研吾(Kengo Kuma)、改造桃園機場一航站的團紀彥(Norihito Dan)、佐藤綜合計畫(AXS),還有法國Baldacci Architect等,但還是流標了6回,到第7回才由久年營造廠標走。
那是2015到2018年的事,那個年代營造環境還是沒有目前險惡,已經流標連連,而久年從2018年接案迄今,也進行得非常辛苦,因為姚仁喜的鋁管蘆葦、清水模冰裂紋,讓他們吃盡苦頭。
2014的台南美術館,也是統包,當時建築界參與踴躍,每人都找到營造團隊,順利由板茂(Shigeru Ban,1957-)標得。足見是大環境的問題,不是單純統包工程問題。
一般來說,公共公程很大的問題是,主事者,不敢擔當重要事情,就會累死底下一群窮忙的人。反觀北美館擴建案,從早期市府團隊,到協助提供專業的北美館前後任館長林平、王俊傑,幾乎是隨侍在側,隨時參與專業諮詢或直接動腦規劃。
對於一個已經上路的招標案,可以走了一半,中途變更遊戲規則嗎!?答案,當然不恰當,但主辦方如果真的要,也沒有不行的吧,以北美館擴建案來說,招標審查委員會早已組織起,隨時準備展開審查工作,這些人都是精挑細選的各界俊彥,他們有自己的專業判斷,自由心證,也不是外界起鬨,要檔標或拉下某一個人就能如願,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人人有專業與意志的自由,像現在的投票行為,父母根本影響不了子女,在社會專業工作的執行,要從中動手腳,難上加難。
已經流標4次的台北市音圖案,已經於3月18日變更為設計標,確實能吸引更多建築團隊參與。據了解,有建築師團隊在第一次招標前,已經完成建築設計,但遲遲不願遞件,是成本考量。
誠如已經完成北美館擴建案的九典郭英釗建築師,或者已經取得北美館典藏庫房的張樞建築師,大大可以典藏庫房與新館通通標下來,一氣呵成。
但這些年經百戰的建築師,在眼前的非常時期,更家珍惜與體恤營造廠,理由都是,設計案作好,也與營造廠討論再討論,減項再減項,最好還是在「不忍營造廠賠大錢」,在招標前夕,忍痛縮手。
這回北美館擴建標案,至少有5個建築團隊,已經完成建築設計,最後為什麼只剩下兩家,完全是營造廠的問題。這是前所未有的趨勢,持續的疫情、拖延的戰事、台商回流、前瞻計劃、通貨膨脹。還有都更危老的獎勵容積期限壓力,以至於房地產出現一波榮景,公部門預算那麼差,營造廠通通轉作民間工程了,會流標完全可預期。
包括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在內的建築菁英,劍指柯文哲市長,要他們拿出guts 歸零重新開始。但不可否認,學理論述,說易行難。要討論北美館擴建案的制度,5年以前是最好的時機!如今,5年之後,才開始正式的「建言」,角度必然迥然不同。
現在要討論的是個案,還是通案?!如果不是針對個案,未來以通案的態度,針對不確定的主客觀因素,可以好好檢討公共工程的統包方式,該不該繼續綁死綁牢。
行政院政委張景森接受訪問時也表示,變異性不大的東西適合統包,差別性很大的工程,就不適合統包。他個人比較贊成設計跟工程分開。
對於公務人員來說,一切依法行政,市府文化局長蔡宗雄說,北美館擴建案早在今年一月,已經辦理公開閲覽,是歡迎所有建築師一起參與,大家的準備時間都一樣,承受的環境也是一樣,現在已經公告第二次上網在案,只有繼續往前走,實在很抱歉,沒有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建築師的感受。
藝術界某位大老也提及,北美館還是在公務體系當中,還是要依法行事,就是連市長,也要考慮法律風險,否則將來官司問題,很難面對。如果要考慮中途取消招標,已經上路的參與者,他們也有權益,需要被考量與尊重。
還有,記者會完全忽略了藝術界的聲音,建築的目的之一,是要滿足使用者,北美館擴建案,使用者當然是以藝術家為主,當然未來新媒體科技,會納入許多跨界,建築界可能不知道,藝術界多麼害怕另一個政黨輪替。
提起北美館擴建案,就不能不提1996年林曼麗擔任北美館館長時,她已經預感到藝術發展,提出「大美術館計劃」,也就是以北美館本館、加上當代館,擴建一座新館,多一座新館,為了讓台灣美術史,可以被完整研究、收藏、展覽,當時市長陳水扁,好不容易把大美術館計劃做好,市議會也通過預算審查,怎奈,陳水扁市長,連任失利,「大收術館計劃」就隨著政黨輪替,無疾而終。這個擴建美術館胎死腹中夢靨,在26年之後的今天,還是心有餘悸。
2014年柯文哲上台,當時柯文哲在藝文界建議下,把擴建北美館,納入競選白皮書,上任後就希望落實,考慮許多預定地未果,最後決定在北美館本館旁的圓山公園,讓北美館新舊館相連,同時以精算建蔽率方式,推出所謂的「林間美術館」。
試想在從圓山遺址附近,又有附近水流水位問題,從環境影響評估、從圓山遺址距離的鑑定,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而包括林平、王俊傑兩位館長,多賣力地讓市府規劃團隊與建築界,充分了解藝術界到底要什麼,希望蓋出怎麼樣的美術館,這一切的努力,不應該一筆被抹煞。
藝術界和柯文哲選舉團隊一樣,都在倒數計時,僅剩下7個月時間,北美館招標案,只要一個閃失,就有可能面臨26年前政黨輪替,一切從新開始。
而市府採購法不是今天才製定,對於市府團隊他們依採購法慣例,繼續辦理第二次招標,等標期為什麼只有8天,那都是規定中的條件,從北美館到文化局,他們不了解,依法行事有錯嗎!?
北美館長王俊傑4月19日親見第二次招標公告後,才安心飛威尼斯,為「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展覽、國際座談會打拼。
北美館團隊相關人員也表示,北美館擴建案於4月18日第二次公告,截標日為4月26日,對於建築界自發性的關注和記者會,館方並未收到通知,也不會發言。
是不是應該在第一次招標,因為不足規定3家,以流標收場,就斷定統包工程是惡魔,如果不是針對個案,第二次招標,不是就有團隊願意跳下來,承擔責任,包括臨時縮手的團隊,也還有人繼續和營造廠沙盤推演中。
美術館的興建,當然在乎建築設計師的創意、理念與尊嚴,這和藝術家的價值觀,完全一致。台灣是講究情理法的社會,大家需要尊重共同的遊戲規則。
與其主張統包案,扼殺建築文化,不如探討如何在統包案中,能夠與營造廠共創建築文化。營造廠不是敵人,但是若不想受制於人,必須想想如何把他變成朋友,有理想的建築人,不會把合作夥伴看成唯利是圖的對立方。
長久以來,建築界需要改革派,而不是建築傲慢派。營造廠和建築師是工作夥伴的關係,營造廠唯利是圖,會不會是建築師不必要有的「預設立場」,若此,即使是「設計、營造分開招標」,建築師如有偏見,也不會用「工作夥伴」的同理心,來看待營造廠的,這是建築專業問題,但何嘗不也是人的價值觀與處事觀。
而且,再說一遍,藝術界怕死了26年前政黨輪替下,大美術館計劃灰飛煙滅,一等就是1/4個世紀的歷史再度重演。畢竟,人生,能有幾個26年呢!?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北美館官網新聞稿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