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數位學伴 用網路搭建學習的虹橋

縮減數位落差的議題,近年來在國際間持續發燒,其中,資訊教育的推廣和深化,已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項指標。為落實偏遠地區及弱勢學童數位關懷,提升學童學習動機與能力,教育部自95年開始推動「數位學伴線上課業輔導服務計畫」,運用電腦、網路、視訊設備及線上教學平台,培育大學生和偏遠地區學童進行課業、生活上的輔導與互動。

為感謝各方先進對於數位學伴計畫的支持與投入,蔣偉寧部長將於10165日前往輔仁大學教學現場,和實際參與線上課輔的大學生互動;並透過遠距平台與離島地區師長、學童進行對話。未來,教育部將持續結合大專院校、縣市政府、民間團體、偏遠地區中小學及數位機會中心(以下簡稱DOC)的力量,以跨部門、跨校的團隊合作方式,善用網路,為大小學伴們搭建關懷陪伴、快樂學習的虹橋。

以大學學伴制為概念 運用網路跨越城鄉空間障礙

數位學伴計畫之推動,是以大學學伴制為概念,招募大學生擔任偏遠地區國中小學童之學伴,每週2次由大學生對中小學學童進行一對一線上即時課業輔導,協助提供資訊應用及課業輔導諮詢。95年至今,本計畫區域性整合鄰近大專院校資訊、教學、輔導等資源,已培訓5,000多位大學生擔任課輔老師,累計服務283所偏遠地區國中小(DOC)3,560名學童。

為確保課輔品質,參與計畫的大學生必須完成一系列的教育訓練及多元學習活動(如基礎課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學科課程、教學輔導知識、示範教學與教學診斷等),藉由積極正向的培訓與實踐,讓大學生學習關懷與尊重,並從中體認服務的精神。大小學伴在這樣一個穩定、關懷、信任的互動中,彼此影響進而轉化為學習態度、生活內涵的成長。依據100學年度教育部問卷調查報告顯示,90%的學童在學習態度與課業表現上有所成長,並對計畫執行內容表示滿意。

生命陪伴生命 生活教導生活

100學年度共有28所夥伴大學(1,344位大學生)參與計畫,課輔總時數超過7萬小時,課輔範圍涵括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等離島地區1,069名學童。透過網路的幫助,即使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教老師,以學習陪伴的方式,協助拓展學童課業、生活上的視野;大學生更因此學習成為勇於承諾、負責任、懂得聆聽的人。

新北市欽賢國中的蕭雅瑜老師認為,大學伴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良性的互動,雙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步的不是只有課業,偏遠地區孩子比較靦腆,網路課輔讓他們學到很多正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真的很有意義!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的邱麒潔同學則說,擔任數位學伴課輔老師,再次感佩網路的無遠弗屆,和小朋友的相處,也從徬徨摸索到後來漸漸掌握到要點,在製作教材、備課與教學的過程,該給孩子什麼?要怎麼準備?如何明確傳達等等,學習到非常多東西,是大學生涯中一次難得的經驗。

國立台東大學蔡一如老師觀察到部分課輔老師在計畫初始會有一段跌跌撞撞的摸索期,當付出獲得小學伴認可後,就會愈來愈積極的準備每一次教學,每當聽到學生於課後討論起課輔狀況時,就知道這些大學生已經開始學習承擔責任。

數位學伴總計畫協同主持人呂慈涵老師感念,中小學端的師長們,夜守電腦教室,數年寒暑如一日;大學端的師長們,走進偏鄉教室、看見偏鄉師長們的堅辛與奮鬥;無數雙城鄉師長之手,牽繫成一雙雙慈悲與慷慨耕耘的肩膀。從原鄉到都市角落、到八八重建區,來自家長的期待與肯定,讓團隊在努力中看到使命,願意為了孩子們乘風破浪,迎接下一個數位的新/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