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陳朝平專欄】爸媽相繼離我們而去,整理老屋和爸媽的遺物。
老屋儲藏室裡,30多年前買來、至今功能正常的Panasonic吸塵器、八成新的幾具電風扇、小弟買給媽媽的SONY床頭音響、飛利浦的LED檯燈,還有不知何時廢棄不用的小錄音機、傻瓜照相機、從北京買回來的京劇錄影帶、CD、半新不舊的麵包機、電磁爐、琳瑯滿目。
打開爸媽的衣櫥,幾乎全新的男士毛呢獵裝、羽絨外套、領帶,媽媽的旗袍、克什米亞毛衣,絲綢襯衫、毛呢西裝外套,還有好些小弟和弟媳婦孝敬媽媽的洋裝、未開封的羊絨衛生衣、襪子。
爸媽生性節儉,穿衣幾乎到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地步。子女買給他們的新衣,平日捨不得穿,多年後,除了樣式稍嫌過時,看來仍然簇新。
廚房裡的櫃子裡,各式各樣的陶瓷杯具、茶碗、玻璃製品,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一個家庭日常所需。仔細瞧瞧,好多陶瓷茶具上,都印有某某(百貨)公司敬贈,禁止轉售的字樣,有周年慶的禮品,也有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的紀念品。不少成套的器具,則是歷年來職場尾牙抽獎的獎品。這些器具,多半連包裝都沒拆開,「歷經風霜」,包裝外表不是泛黃,便是沾上了污漬,打開包裝,裡頭竟然還有小強的屍體。
爸媽節儉持家,房間裡的五斗櫃、化妝台,床組,都用了近半世紀。鋼琴旁的藝術立燈,打我小時候便杵在鋼琴旁了。客廳裡原有的藤製沙發,用到藤條翹起,找不到人維修時才勉強換掉。眼前這套沙發,是22年前我賃屋居住時買的,後因搬家,無法帶走,轉贈爸媽使用的。沙發,保養甚好,處處都有爸媽的身影和回憶,棄之,不忍也可惜。無奈,老屋翻修在即,用了22年的沙發,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可用在這事兒上頭?家具衣物,陪伴我們的日子久了,再怎麼不捨,終須一別。
老舊的、停產的電器用品,不消說,只能當廢棄物,分類丟棄。至於那些七、八成新、功能正常的家電,詢問垃圾回收商,都說現代家電,塑膠太多,沒在回收。
用手機拍照,按XX中心的指示,傳送到中心的捐贈平台上,滿心以為,還能讓它們發揮剩餘價值,貢獻社會。誰知,中心工作人員已讀不回,去電詢問,態度甚為冷漠,只說,將會詢問扶助對象有無需要,從此,再無音訊。
我很好奇,每年巨量廢棄的大小家電製品,冷氣機、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烤箱、電風扇,果汁機,熱水瓶,雜七雜八,究竟如何處理?能回收嗎?能重複使用嗎?能再製嗎?
舊的衣物,貼身的衣物,不適合捐贈,只能棄之。簇新的「舊衣」,打包好,依谷哥地圖指示,送到慈善團體經辦的二手商店,不料,二手店店員,堅持要打開紙箱分別驗貨,還說西裝外套、羽絨衣因銷售欠佳,拒收。
新衣買來時,動輒以千元計,免費送予二手店,讓店家掙些利潤做公益,竟然如此挑剔嫌棄?早知如此,何必費神?將它們丟進街頭舊衣回收的鐵箱裡,豈不方便?要不,乾脆送到慈濟的靜思堂,送到非洲,或是做成二手的抹布、拖把?
消費主義時代,人們常說,女人的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其實,男人何嘗不是如此?春夏秋冬便服、休閒服、運動服、正式場合穿著的服裝、長褲短褲、長裙短裙,塞滿衣櫃。我很好奇,成堆報廢的華服舊衣,回收到哪兒去?真能再製再生嗎?
最麻煩的,當屬那些陶瓷和玻璃的瓶瓶罐罐了。二手商店,不收。轉贈他人,沒門。全當垃圾丟棄,得稍事包裝說明,以免傷到清潔人員。我將那些瓶瓶罐罐擱到硬紙箱,封裝,並在紙箱上頭註明陶瓷、玻璃易碎品,也不知這樣的丟棄法妥不妥當?
同樣是好奇。家裡破碎的陶瓷玻璃製品,究竟到哪兒去了?像是咱家堪用的陶瓷玻璃用品,又會到哪裡度過它們的餘生?或者,它們就此遭人擊碎輾壓、混入瀝青,做成環保的道路材料?它們的新生之路,又在哪兒?
家具,也是個問題。去電環保局,詢問再生家具如何辦理。環保局工作人員熱心地說明了流程,表示人手有限,要我們自個兒將大型家具搬到家門口的馬路邊,約定晚間十點後收取。問題是,我等花甲老翁,體衰力弱,家中也無搬運工具,如何能從公寓大廈裡,將大型家具搬到馬路邊?看來,此事只能尋求專業清運公司代勞了!
還是好奇。家具回收後,是怎麼處理的啊?木製的,藤製的、塑膠的、金屬的,各種材料混和製成的,再加上體積龐大、極難「拆卸」的泡棉、床墊,究竟是如何處理的?誰來處理?少數家具在環保局的巧手下,再生再製了,其餘的去哪兒了?焚化了嗎?還是掩埋了事?可有專門從事家具回收的行業嗎?為什麼大型連鎖家具店不提供舊家具付費回收的服務呢?」
台灣垃圾分類與回收推行了三十餘年,號稱成績斐然。社區類色間裡,丟棄的紙類、塑膠類、鐵器罐頭、寶特瓶,小家電、燈泡,廚餘、衣物被褥、鞋類皮件,堆得像小山一般。垃圾分類與回收,還真是件大工程。若是加上歷年來報廢淘汰的汽車、舊屋改造、大型建案的土方、水泥、磚塊等建築廢棄物,2300萬台灣同胞還真能填出一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呢?!
分類回收的垃圾,拿去填海造島,當然是個戲謔的笑話。只不過,我真的十分好奇,這些分類回收的垃圾,究竟到哪兒去了?它們真能被回收、再製、重複使用嗎?還是,掩埋了事,一焚了之?
這檔事,究竟是中央政府該管?還是地方政府的活兒?為什麼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從來沒有人關心此事?縣市首長選舉,似乎也沒有人拿垃圾回收和焚化爐說事。
據說,廚餘和某些回收垃圾可以用來發電,不知這算不算綠能?能佔發電量的幾趴呢?回收產業,是不是該納入減排淨零政策的一環呢?垃圾回收再製科技,是不是也該列入創新獎勵範圍呢?都更、危老,改善生活空間和品質,很重要,大興土木產生的垃圾廢棄物,不應該有配套嗎?鼓勵發展風電、太陽能,發展電動汽車,未來,風電和太陽能報廢器材、老舊汽車、電瓶、電池又該如何回收再生呢?
想想,人類慾望無窮,慾壑難填,垃圾和廢棄物永遠無解,減排淨零的目標,遲早要幻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