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富陽》懷思眷村菜!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說起眷村菜,是我直到民國66年高中時代才初品嚐,只不過,當時並非到什麼眷村菜館大快朵頤,而是用兩條腿行軍近一小時,徒步到桃園小大湳陸光四村的一位同班同學家中,吃他媽媽親手烹飪的眷村菜。
    其實,當時所謂的眷村,即是散居台灣各地的現役職業軍人配舍,那時軍人待遇在軍公教裏頭是最差的;還好那時有軍中配量,每個月月初就有軍卡載送油、米、麵粉等到眷村大門口,讓各眷舍家屬排隊領取。
    等領回家後,眷村的媽媽就會以現領的物資,下鍋烹飪以各種麵食類為主的麵條、包子、餃子等北方主食,再把家裡的菜肉混雜炒成一大鍋,然後全家圍爐吃成一團,感覺既美味又散發家庭溫馨的感覺;因此,每到月初,就是我固定到摯友家享受闔家溫馨及吃「眷村菜」的時候;那個味道,幾十年後,仍常在我腦海翻攪,令我口齒不時泛香。
    後來,我在民國84、95年兩度在台中新社任職時,位於大坑健行路附近一家「陸軍小館」,標榜的就是道地眷村菜,且曾因此誘引我數度光臨此店,彷彿我的蒞訪嚐鮮,只是為要尋回60年代存在我印象裡的那份溫馨與感覺而已。
    而自從民國85年政府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後迄今,全台95%的眷村幾乎都已改建完畢,昔日四方長廊的衚衕屋瓦矮舍,今日已ㄧ變而為毗連的高樓大厦,傳統的「眷村」一詞註定走入歷史,但眷村菜卻反而走出竹籬笆,而成為全台各地的美食特色小館,真應驗了那句「變則通、通則達、達則圓」的人生哲學。
    政戰23期劉先昌學長,在我們這群狐群中,素有「旅遊達人」之稱,他曾獨自一人走訪中國大江南北,並在去年出版了一本《一位中高年生的旅行散記》,除細微描繪內陸各地的文化樸實與精妙,也述盡作者面對山川的無盡自語與對話,更對雲貴一代的鄉村傳統美食作了深入的紀錄;當時在看到書中這些篇章時,在我腦中浮印的,竟然也是一道道的眷村菜餚影像。
    今日,先昌學長因近期撰寫一部有關眷村戲劇作品,獲得文化部佳作獎殊榮,便藉這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四月天,特邀來幾位狐友蒞探位於桃園市大園區一處巷弄裏的「建國十村小館」聚敘;一聽這餐館名號,就泛有幾分眷村的味道;沒錯,它就是已在當地立足12年的眷村菜館,主人既是一位熱心地方公益的後備軍人,更是一位空軍的眷村子弟,一手道地的眷村菜及融入舊時眷村家居的佈置,讓蒞此的賓客一入口,一眨眼,就恍然如置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空隧道。
    餉午,大夥兒圍席而坐,聚談往事,猶如春敘,舊時眷村的情境,像旋轉壽司似的浮列眼前;席間雖無金樽清酒,但品茗田爺帶來的金門陳高,喉中更覺醇香;菜餚雖乏玉盤珍饈,但桌上一道道眷村甘旨,彷彿一幕幕青少年的影幕,催人濃情追憶,猶若一首讓人魂縈夢迴,弦歌不輟的民歌,讓眾人在大啖佳餚之餘,似還斷續聆聽著昔日眷村的舊趣軼曲,直至席散時,猶在每位賓客的腦海裡迴旋不止。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