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我們是否都用了錯誤方式保護自己?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明明有錯,他死不認錯;就算事實擺在眼前,他依然故我;​太太一碰到家事,就抱病頭痛, 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一直吃,停不下來,即使並不餓,她還是把食物往嘴裡塞;​房間裡堆滿了包裹,總有一日會用到的運動器材、老了還是可以穿的洋裝、冰箱已經塞不下的肉桂捲,他一直買……
    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為,你熟悉嗎?​​洪培芸臨床心理師說,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甚麼叫「心理防衛機制」?就是以不成熟的生存策略,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藉以避免日常生活中,人際互動時,每個人都必然會有的內在焦慮、衝突,甚至是痛苦。​
    壓抑、否認、扭曲、轉移、控制、合理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酒精成癮,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這些帶來負面影響的心理防衛機制,化為具體可見的外顯行為,讓很多人深陷其中,連帶傷人傷己的就是「成癮行為」。​
    看似保護自己,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工作太累,買些名牌包犒賞自己,哪裡不行?​深夜裡一直吃高熱量食物,只是放鬆,不是嗎?​在公司被主管罵,回家就斥責小孩,我是在教小孩,有錯嗎?​
    洪培芸 ​ 臨床心理師《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教你看穿不成熟的生存策略,是如何束縛、左右、甚至影響我們的一生。​
    而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親友,你該明白他們內在築起防衛機制來面對你,不是刻意傷害你,而是他們內在的焦慮、難堪、痛苦與恐懼,升起洞察一切的同理心,幫助親人,也保護自己。​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