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淡水鬧區的百年古墓

    【愛傳媒樂風專欄】近日某網友發現一門位於淡水馬偕醫院附近之古墓,今日正好有空,遂前往探訪。
    這種位於市區的古墓總是特別引人注意,因其能逃過現代化的開發殊為不易。以目前狀況言,連大片的墓地都難逃全部遷葬的命運,何況是鬧市裡,除非後代子孫相當有勢力。
    又或許這裡原本也不是墓葬區,就這門墓孤伶伶的在這,因為占地小,對開發沒啥大礙,所以才能逃過剷除的命運呢?
    為了證實我的想法,我特地查了1898年的「日治時期兩萬分之一臺灣堡圖」,發現這裡被標示為「田地」,看來並不是墓葬區,不過這附近其他地方的確有墓葬區,離得還蠻近,但從古地圖看來,也許這附近的墓葬區也是後來才形成的。
    空間環境歷史研究過了,接下來看看此墓的碑文;「鶴浦」、「皇清誥授奉政大夫顯考⋯⋯」、「光緒⋯⋯」
    由於歷年來的道路施工等等因素,碑的下半部已沒入地下不可辨識,不然其實上半部字還蠻清晰的,有些可惜。從目前可見的一些字來看,推測墓主應該姓陳或鄭,性別為男性,清朝人,家世還不錯,因為這奉政大夫為五品,逝世年代為光緒年間。
    在一篇網路文章中,提到鄭姓家族於清朝時入墾此處,堂號也是「鶴浦」,所以以鄭姓的可能性較大。
    不過,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墓主逝世時日本已經占領臺灣,只是因為心向清朝,故墓碑上仍刻清代年號與官銜,不過可確定的是,此墓至少有百年以上歷史。
    墓丘已被網子圍住,看這樣子應該是沒有後代子孫來祭拜,上面長滿植物,不過依稀可見裡面有「福神」之石碑。「福神」就是一般常見的「后土」,土地公的意思。倒是不知道用「福神」和「后土」這兩者,有沒有族群習慣的差異存在,如果有的話還可以藉此推斷墓主屬於哪一族群。
    不過,我心裡還有另一個疑問,從墓碑上看來,墓主身分高貴,墓地應不至於這麼小,有可能前面的道路原本是其墓埕,後來開闢道路後才縮小的。
    個人是覺得這門墓應該挺有來頭,至少是淡水竹圍歷史上頗有地位的鄉賢吧,希望能有文史工作者來解開這謎題。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部落格。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