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陳朝平專欄】有好一陣子,「企業社會責任」(CSR,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一詞,受到了全球企業的熱烈追捧,這一陣子,ESG一詞,代之而起,成了評鑑企業經營的關鍵字,意思是說,企業經營除了追求股東的利益外,更要致力於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進步,才能稱得上是優良、永續的企業。
無論是CSR還是ESG,都強調企業對所處的環境和社會負有無可逃免的責任。不知道企業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是否包括了對本國政府在環境政策,能源政策,人口政策、甚至於外交決策、和平與戰爭的抉擇,積極做出建議,甚至是運用壓力改變政府錯誤政策的行動?
譬如,台灣工商界無人不知,民進黨鼓吹的非核家園、海上風電、減碳淨零等能源政策,非但不可行,且已經到了荒謬的地步。在發電量不足,備載容量缺缺的情況下,可預見的未來,缺電是必然,停電也將成為日常。
不幸的是,當蔡英文會見八大工商團體,摸頭吹噓絕不缺電的當下,似乎未聞企業界人士挺身而出,說出真相,戳破謊言。即使兩天後,全台迎來大停電,工總理事長王文淵和秘書長蔡練生,仍然還為了要不要對當局說真話、講重話,鬧得彼此反目相向。
工商企業習慣了奉承當權者,不願也不敢對有權力的人說真話,如何能善盡社會與環境的責任?當政者顢頇無能,企業又不敢說真話,甚至睜眼說瞎話,台灣缺電、缺水、缺人、缺工、缺料的經營環境,越見惡劣,企業管理和評鑑,再怎麼強調CSR或是ESG,究竟有甚麼意義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工總官網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