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每個憤怒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受傷的人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你憤怒過嗎?​這答案ㄧ定是肯定的。​
    伴侶對訊息已讀不回、老公連續三天應酬晚歸、孩子夜半在棉被裏看手機、婆婆又干涉你的家務、同事擺爛了、上司很機車,那個人怎麼可以公開說謊⋯⋯​
    我們生命裡充滿了憤怒的理由。​
    憤怒,是我們很熟悉的情緒,對伴侶、父母、孩子、同事、上司,甚至對捷運上的陌生人憤怒(想想,我們因為憤怒,毀了多少「關係」?)發火表達也好,冷漠抵抗也好,我們早習慣憤怒的表達,但卻很少去理解憤怒「背後」發,你的心在説什麼。 ​
    我們以為憤怒就是生氣:「都是你的錯」「你就是不應該....」,手指向他人,事實上,不僅於此,挖深一點,憤怒暴露的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地雷」,憤怒在告訴我們,自己在意的是甚麼,並且積極在維護甚麼。​
    那些表面的憤怒,看了書才明白,那是過多的自我要求,還有好多的內在規則,我們嚴厲地對待自己,也期盼身邊的人做到。​
    一個人之所以把話說得又狠又絕,其實只是想要強調這件事對他多重要,他有多受傷。​而每個憤怒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受傷的人。​
    叢非從心理師用一整本書拆解憤怒。​
1.憤怒是一種「評判」:你用上帝視角,對他進行審判,然後憤怒。你是甚麼樣的人,我說了算。​
2.憤怒是一種「期待」:你對對方有需求,但他沒達到,你就生氣了。憤怒要表達的是你的期待啊。​
3.憤怒是「自我要求」:因為我是這麼做的,所以你也該這樣做。​
4.憤怒是「情感連結」:我要你看到我有多委屈、多恐懼、多無助......憤怒在說:請你看看我!​
5.憤怒是一種「恐懼」:我好害怕失控,憤怒是事件崩堤前我最後能夠拉出的警戒線。​
5.憤怒是一種「愛」:憤怒的背後包含了大量的付出感,心在吶喊著,我為你做了這麼多,所以你應該要愛我⋯⋯
    這是第一本「拆解憤怒」的心理專書。​
    我們拆解憤怒、凝視憤怒背後的核心問題,憤怒從來不是壞事,重點是我們要「理解憤怒」,了解你內心的恐懼害怕與期待,你可以思考憤怒、可以壓抑憤怒,可以放下憤怒、可以運用憤怒,這樣你就有了「憤怒的自由」。​
    憤怒暴露了一個人內心的「地雷」,​藉著憤怒,我們靠近它、修復它──​處理憤怒,就是深度清理我們的「內在戰場」。​
    謝謝你讀到這裡,叢非從心理師說了:願意思考憤怒的人,都是心理強大的人,謝謝我們自己,願意凝視自己內在的深淵。​
    ​叢非從心理師《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3月14日上市!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