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蘭心》記者用六種語言報導的啟示

【愛傳媒黃蘭心專欄】日前媒體報導,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中,美聯社記者菲利浦·克勞瑟 (Philip Crowther)用英語、盧森堡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和德語等六國語言進行現場連線,報導關於烏克蘭東部情勢和狀況,引起網友讚嘆不已。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克勞瑟是歐洲人,出生於法國北方的盧森堡,他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德國人。克勞瑟在盧森堡念書,盧森堡的官方語言是盧森堡語、德語和法語,因此他可以流利的使用英語、德語、法語和盧森堡語。後來克勞瑟因緣際會又學了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

這讓我想起在美國法學院念書時,歐洲同學帶給我的震撼教育。

歐洲大陸因為諸國相連,歐洲人民會多國語言並不奇怪。以瑞士為例,境內北方和德國相連為德語區,西邊和法國相連為法語區,南部和義大利相連為義語區,加上瑞士是中立國以及聯合國在日內瓦設辦事處,瑞士有許多外國人居住,使用英文在瑞士旅行基本上暢行無阻,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瑞士人民對英法德義四種語言非常熟悉。我的歐洲同學中,連據說不喜歡說英文的法國同學,都能流利使用英法德三種語言。和我同班有一位23歲的葡萄牙同學,這位年輕人除了母語葡萄牙語,還會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及義大利語共六種語言,其中他能以四種語言進行文學創作,並以其中三種語言發表專業論文。

葡萄牙同學太令人印象深刻了,於是有次和一位非常優秀的德國同學聊天時,我好奇他是否超越葡萄牙同學,精通七種語言?

德國同學回答:他會的沒那麼多。

我鬆了口氣。那除了英法德,他還會哪些語言呢?

德國同學說:他曾前往俄國交換學生一年,因此他可以用俄文書寫專業的文章。

果然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我忍不住:別跟我說你會中文。

德國同學笑著回答:當然不會,你們中文太難了…… 所以我只會用中文簡單打招呼,也許去餐廳時還能點一兩道菜。

好吧,我已經不想開口問他會不會阿拉伯文了。做人太難了,總要留一點念想。確認自己的中文程度比他好,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同儕之間的忌妒據說可以激發人類的上進心。但這要怎麼爭呢? 要爭也得差別沒有那麼大啊。歐洲同學的語言能力簡直壓倒性強勢存在,無法直視,既然爭無可爭,只能當成偶像供起來崇拜景仰了。

十幾年前的歐洲,中文還不是年輕人學習語言普遍的選項,然而那時候的美國已經陸續可見重視中文的跡象了。2008年紐約曼哈頓上東區富豪願以年薪十二萬美金徵求會說中文的家教老師,而當時的紐約市也已經有公立小學將中文列為必修外國語。我曾經和一位華人同學一邊等紅綠燈、一邊用中文聊天時,背後有人提醒:綠燈了,可以過馬路了……等我們驚覺這是美國鄉下,不是台灣,猛然回頭一看,才發覺方才那句毫無外國人口音的中文提醒,竟出自於一位美國中年白人男性。

過去十年來,全球學習中文的人數大幅攀升,中文已經成為全世界主要語言之一。台灣何其幸運能擁有中文語言優勢,然而缺乏歐洲多國接鄰的地理環境,教育和社會環境也未見著重推廣其他外語能力。可以想見,以後歐洲人的標配可能會是中英法德四種語言;而六國語言加上中文,歐洲會七種語言的人才出現應該也不令人意外了。

 

作者為大勤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