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曾建華》我的信仰之旅之十二

    【愛傳媒曾建華專欄】從基督教教義來說,上帝用差派祂的兒子降生為人,並以無罪之身被釘在十字架上,用耶穌基督所流的血以洗淨人的罪的這件事情,正足以彰顯上帝對人的愛。裡面有其神秘主義的一面,這種神秘主義的特質為其他宗教所共有。
    「涅盤」即為顯例,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的自體性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問題是,目下云云眾生,佛教傳世幾千年,迄今得以進入涅槃者,唯釋迦摩尼佛一人。地藏王菩薩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一目標真的非常困難,何況進入涅槃。其可參透但難以言傳。也就是說信即有,這是一種信仰的基本態度。基督教的原罪也是,若不接受則信仰為無有。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原罪的承認與實踐,或是涅槃的追求與理解,其實都是人類一種精神上極大的超脫,也是宗教的神秘主義內涵存在的根本原因。原罪並非出於「人本」的,而是基於違背與上帝立約的「神本」論證。人承認自己的不足,祈求高層次的救贖,無寧是極自然的。
    而信徒多寡的問題也十分有趣,在本質上,若上帝為真,其實並不在意信徒有多少信徒,因為根據命定論,上帝可以「讓」所有人都成為信徒。但是上帝沒有這麼做。而是給人們選擇的自由。
    耶穌的論述是:「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馬太福音第七章13-14節)。這世界的事實已經印證了耶穌的話,即「好人」少「壞人」多。上帝無意改變此一事實。
    也許是受這樣的啟示影響,我立身處世在江湖上走動,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站在人多的一邊而舒適,反而會因為站在人少的一邊而自在。即是在教會中我也決不做乖乖牌。得罪了誰那就再說了,能講道理就講講道理,道理說不通也只有看著辦了。
    我再提一點,就是佛教願意被中國化,因此,佛教來華之後就走上了與儒家、道家融合的命運,這是被中國文化, 質言之是士大夫為主的主流價值體系接受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迄今幾無人能說明原始佛教的本色。而基督教卻堅持不被中國化,不犧牲基督教本質與其他宗教融合,圈此備受排斥。
    而更重要的是,近代(以明朝做切點的話)中國的士大夫看歷史事件的習慣,與西方知識份子看歷史不同。英國歷史學巨擘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指出,中國儒家學者在面對進行中的事件時,會聯想到古典時代中的類似事件。
    在儒家的心靈中,「用耳熟能詳的古代學問不斷反芻,仍是思考當下或未來事件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們可以稱之為借古喻今,也就是說,藉著對古史中事件的了解,來解釋、處理當前的問題與現象。
    湯恩比在他的巨著「歷史研究」中指出,晚清儒家與維多利亞後期的英國學者,心智上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只用」兩個階段做歷史比較。但後者,一開始的研究態度雖然雷同,但後續則會「鍥而不捨的探索下去」,直到全文化領域的探討,即眼界相對開闊。
    湯恩比認為,十九世紀的中國知識份子並不認為,除了中國文明本身,還有其他文明值得嚴肅探討。但同時代的西方人,早已擺脫這種「蒙蔽的偏見」。中國對宗教的理解尤其如此。
    湯恩比以自己為例說,在1911年即中華民國成立之前,他已經學習了十五年的拉丁文、十二年的希臘文,使他不易犯下「基督教文明,是世上最优秀文明的錯誤。」統治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如此,一般百姓在多數未受教育的情況下,自然不容易吸收佛教觀念以外,如「原罪」或「永生」等的宗教理念。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