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高雄是台灣第一個地方行政法人實踐的城市,這樣的先見之明,要從高雄市政府團隊,對大時代趨勢發展的敏感度說起。當時的主政者是人稱花媽的陳菊市長,以及副市長史哲,居功厥偉。
視野遠見之外,還要面對各界的反對聲浪,尤其藝術圈視「行政法人」為毒蛇猛獸,史哲挺在浪頭上,耐心解釋,並悄然佈局,物色合適人才。
「不這麼做,高雄市沒有競爭力啊!」電話的一頭,是史哲自信的聲音,細數往事,輕舟已過萬重山,「地方行政法人化」果然成為翻轉高雄的動能因素之一。
配合國藝會「行政法人制度研究—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的出版與議題探索,史哲於1月16日下午,接受電話採訪,分享當年的決策過程。
那是「花媽」陳菊擔任高雄市長的最後一年,卸任在即,她心裏一直惦念的,「還有那些事可做」?
當時陳菊認為,高雄的市政建設,就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賽,一棒傳一棒,如何為市政預先舖路,方便接任市長上路,真正造福市民。高雄市成為「地方行政法人」的先行者,就是源於這樣初心與善意。
「不是每一個公家機關都適合法人化」,史哲解釋,在政府機構當中,越需要行使公權力,越不能法人化,例如,建管單位、警察單位,是代表政府執行公權力的建照准駁、罰單執行、社會治安整治那些單位,就不能成為法人化的單位。反觀,許多機構,低度公權力,或者完全不需要公權力介入,改成行政法人,越有助於生存與發展。像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館,仰賴的是高度專業,需要人才滙聚,而非明顯執行政府公權力。
高雄市採行法人化,除了最早的「一法三館」的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博物館、高雄電影館外,又加入高雄市立圖書館,以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在地方政府當中,可說密度最高、執行腳步最堅挺,回首來時路,史哲頗感欣慰。
史哲提出3個觀點:
首先,高雄位處台灣南部隅角,先天資源少,再加上台灣長期以來,重北輕南,資源長期匱乏,要改變這樣的頹勢,自然需要透過組織改造的靈活化,增加存活力與競爭力。
其次,「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成為高雄特色,例如,高雄市有自己的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館、圖書館、交響樂團、國樂團,倘若加上新落成的高雄市立流行音樂中心,這些具備高度專業的組織,需要更多彈性,讓營運順利,展現他們的特色。
第三,中興以人才為本,要讓更多專業人才,願意落腳高雄,作專業奉獻,必須靠組織靈活、用人彈性,薪資水準提高,才能讓人才願意進來,進得來還要留得住。
比起英國、法國與日本,台灣法人化的起步,非常晚,應該説是從表演藝術開始,與公家機構互動,處處碰壁,痛苦之餘,絕地逢生。
知名文化人林懷民,不只一次抱怨,他說,雲門舞者遠赴國外表演,比在國內容易。他的無奈心情,話中有話,因為他帶領雲門舞團,征戰國際,不管是表演主持機構或場館,都是由專業人員負責,對於他們的表演形態理解,溝通容易。反觀,台灣表演藝術機構,是公務員,行政養成背景,素質參差,熱情缺缺,專業水平,普遍不足。
台灣推展法人化,果然從兩廳院強烈要求轉型的需求開始。「行政法人法」草案,於2003年第一次送立法院審議,但各界藝疑慮很多,阻力重重,並未通過。
國內表演藝術界,對於既有公務制度無法因應之下,只好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組織中,單獨提出來,變更為行政法人,好讓兩廳院的運作順利。2004年(兩廳院)組織法單獨成為行政法人,率先尋求鬆綁可能性。
至於母法「行政法人法」,一直到2011年才完成立法程序,公布實施。當時立法院依舊充滿疑慮,擔心行政法一旦通過,各單位有如脫韁野馬,完全不可掌控。因此,加訂了許多門檻,作為規範。
2014年文化部果然以「行政法人法」為依據,整併了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衞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國家交響樂團,成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成為台灣「一法人多場館」的首例。
「行政法人法」母法公布實施滿5年,准許推動「地方法人」。高雄市政府於是率先整併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館,成立「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一法三館,成為台灣地方行政法人的首例。
自2016年迄今,已經5個年頭,以高美館來說,館內館外,煥然一新,內惟園區的整頓與開放,館場達43公頃,成為台灣最大美術館,而館內也在多組建築團隊改造下,跨身為21世紀現代美術館之林,尤其在品牌的重新定位中,不但成為高雄市民休閒育樂好去處,同時也因展演的優化品質,成為市民的榮耀驕傲所在。
「一般藝術家總是希望機構給錢,但不要過問」,史哲認為這是不周延的想法,地方行政法人的推動,雖然擁有更多的鬆綁與彈性,但還是需要接受議會的監督,民主制度下,必然的過程,如何透過溝通,爭取民意代表的理解與支持,才是致勝之道。
而這樣的改變,是高雄市政府高層共識所在,特別是市長、副市長,對於高雄的法人化,給予完全的支持。
5年的時間,在高雄履行地方行政法人,證明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史哲強調,他希望在法人化架構下,各個領航人,在彈性的用人策略下,一定要找到對的、優秀的人才,想辦法留住人才,激勵他們的創意巧思,也增強凝聚力,為高雄的蛻變、轉型與飛躍,作出累積來。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史哲臉書粉絲專頁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