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陳耀昌專欄】台江內海是哪一年變成陸地的,道光三年還是道光二年?有real time的證據而非追述文字嗎?
我在演講時常說:台南是全世界在二百年來地理變化最大的城市。
我們所看到的荷蘭時期古地圖,乾隆時期府城古地圖,這個台江內海,倒風內海,堯港內海,現在全部不見了。
更驚人的是,這個很大面積的海洋變陸地,小部分的陸地變海洋,只有大約七天。換句話說,本來在海邊的安平熱蘭遮城,本來面對汪洋大海,但七天之後,一覺醒來,大海已在數公里之外。
這新形成的陸地,仍有許多水域,於是成為虱目魚養殖的魚塭。地下水原為海水,富含鹽份,遂成鹽份地帶。地下水有特殊毒物,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居民乃有烏腳病。
因為海岸線遠移,原來台南的主要河川德慶溪,也突然不見。鯽魚潭也突然不見。由是,現在台南永康,土石鬆軟,鐵路東遷,遇到地下水。原來是海邊的北港、西港,現在都在內陸,名實不符。現在難以想像,麻豆、漚汪(佳里)本來都在海邊。
這個地帶正好是台灣歷史很重要的地方,有許多鯤魚身,許多沙洲(汕尾),現在都不見了。鄭成功軍隊來台時的鹿耳門不見了,倒是多了一條鹿耳門溪。北汕尾不見了,出現一個四草潟湖。
更令人不解的事,這樣改變台灣地理的重大歷史事件,究竟發生在道光三年(1823)的農曆七月,還是道光二年的農曆七月,史冊竟然有不同的記載。而且在文字上,都是短短一行。沒有敘述,沒有描繪。
現在我們好像都偏向是道光三年。但是連橫的《台灣通史》,寫「道光二年」。連橫應該是根據《台灣府志》寫的。
1819年到1843年在台灣任職的姚瑩,在《東槎紀略》中寫「道光三年」。(事件發生時他在台灣所以他的記載比較可信?)
不知有沒有那時的台南文士,對這樣驚天動地的滄海桑田之變,留下什麼現場日記或紀錄?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