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你還在用童年創傷懲罰自己的愛情嗎?​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那女孩走進諮商室時,神情憔悴,滿身是傷。她已經好長一段時間,靠安眠藥和鎮定劑才能睡一點點覺。​
    她很痛苦,她的愛情總和她的家庭一樣,企圖透過憤怒、威脅與暴力來控制她。
    初戀男友如此,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有力量的男人,給她勇氣脫離暴力,但沒多久,拯救她的英雄居然又變成傷害她的野獸。​
    她不明白。她想起小時候那個總哭得撕心裂肺的母親,她曾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像她。​但現在那個哭的人是她。她覺得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她必須找到一個英雄當「拯救者」⋯⋯
    這是黃惠萱臨床心理師筆下的一個女孩。​必須要抽絲剝繭、慢慢讓憤怒覺醒,她才發現了自己被錯待。​
    黃惠萱心理師說:「妳父母對待妳的方式,往往決定妳在愛情、婚姻裡的面貌與位置。」​而你還在用你的童年創傷懲罰自己的愛情嗎?​
    在這本《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書中,黃惠萱心理師寫了12種病態情人:憤怒情人、媽寶情人、控制情人、競爭情人、人於情人、冰箱情人⋯⋯每一篇章不只是她們的故事,也彷彿是我們真實的經歷。​
    在故事之後,資深心理師並提出最實用的「關係藍圖」與「自我調整基本功」,讓你重整內心,看到那些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匱乏與傷痛。​
    童年的傷,我們太過熟悉、太早吸收進我們的呼息與血液裡,甚至那可能是我們唯一知曉的親密互動方式,以至於我們誤以為那是愛,又或我們總試圖在彌補童年時的匱乏,誤認為那些匱乏,可以在伴侶身上獲得,但這卻反而讓我們更容易戀上病態情人。​
    女孩們,從停止威脅自己的內在語言開始,逐步改變:​清理生命中的黑暗史,「重新解讀關鍵經驗」​、回溯愛情史,對照原生家庭互動,找出規律​、增進自我觀察、練習「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練習對他人和對自己說「不」​、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練習「停止」回應(「讓我想一想」不等於「拒絕」)​、減輕「權威」與「自我中心」濾鏡​、練習用「新的方式」說話:用說話劃出界線,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意​、讓「新回應」幫你擺脫受害者角色​、放下拯救者角色,讓彼此都做自己​。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