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朝平》舊歲將盡,回想那些年的晨起

    【愛傳媒陳朝平專欄】2021年的最後一天,原想犒賞自己,睡到自然醒,睡掉一年的疲憊。不料,天色微明,還是醒轉了過來。
    朦朦朧朧,回想起過去這些年的晨起。
    住在木柵時,捷運木柵線開始興建,從木柵到台北市區,無論是走軍功路(如今的和平東路四段),經莊敬隧道出六張犁,還是走興隆路、經辛亥隧道出辛亥路,都得塞上個個把小時。
    每天早上,一家三口,7點不到得出門,先將稚子送到仁愛路福華飯店對面、空軍官兵活動中心旁巷子裡的托兒所,再飛車將太座送到忠孝西路的衙門簽到,然後,反向驅車前往忠孝東路、基隆路口的聯合晚報上班。
    遷居基隆路後,老大上小學了,早起習慣依舊,只因得趕在7點半以前將孩子送到位在四維路的建安國小。
    離開媒體,轉戰商海,每天早上固定將鬧鐘定在6點20,匆匆梳洗後,將兩個孩子輪流喚醒,吃完早餐,再將他倆送到學校。老大上了大學後,無須我操心,只剩下送小兒子上學的任務。
    小兒子高中念的是東山高中,東山高中校車每天早上6點半在仁愛國中邊門處上車,逾時不候。高中男生,哪有不貪睡的?每天早上,我穿上運動服,拎著籃球,陪著兒子去搭乘校車,順便就到仁愛國中的籃球場,自我磨練。那一陣子,曾經創下罰球線上、連續進球21顆的輝煌紀錄,也算是早起的另類收穫。
    投身商海20年間,兢兢業業,每天早上將孩子送到學校後,便轉往辦公室,埋首工作。開放外資投資行動通訊業務時,我經手了好些國際通訊公司在台的投石問路、撰寫標書的業務,忙得不亦樂乎。儘管,夜裡常有交際應酬,杯觥交錯,深夜返家,仗著年輕,第二天早上依舊能夠準時起床,準時將兒子送到學校。
    1992年秋天,我初履北京,下榻新修建的西苑賓館。天不亮,就被鄰近小學擴音器裡的革命音樂給喚醒了。信步走出賓館,空氣裡瀰漫著燒煤球的味道,街頭上,零零星星的腳踏車架著賣薄脆、油條的小攤,我一時興起,用五毛的人民幣買了一副薄脆夾油條,外加一杯豆汁。薄脆夾油條,類似小時候吃的山東薄餅,味道尚可,豆汁酸臭,不敢恭維。
    30年前北京秋天的清晨,空氣冷冽,騾子驢子拉著煤車,趕車的漢子,拿著鏟子忙著接下拉車畜生、邊走邊拉的屎。綁著紅領巾的孩子,揹著書包,嘻嘻哈哈地湧往學校。我好奇地跟著學童的步伐,走進學校,一旁的孩子,很警覺地瞧著我,學校老師忙不迭地跟上來,詢問我的來意;學校穿堂牆壁,貼滿了學生的繪畫以及作文作品,布告欄上,斗大的標語張揚著,一如我們念小學時那般。
    那天早晨,我看見了一個似曾相似、卻又陌生的中國人社會。
    2000年的冬天,我和一幫朋友前往上海考察弱電市場,下榻在徐家匯的華亭賓館。華亭賓館位在漕溪北路一高架道路出口,甚為熱鬧。那時節,上海沒有供暖,冬天濕冷,比起北方的乾冷,更為難受。華亭賓館是五星級的國營賓館,雖有供暖,但隔音甚差。我們住在高層,緊閉窗戶,外頭車馬喧囂,依舊清晰可聞。
    第二天清晨,天色未明,沒來得及用上叫床系統(很奇怪吧?那時,大陸將Morning Call翻譯成叫床系統!),外頭的車聲喇叭聲提前吵醒了我。
    拉開窗簾,向下俯視,高架橋上,車輛一輛接著一輛,漕溪北路上,送貨的貨車、板車、腳踏車、私家車,匯成一首吵雜的車輛交響曲。定睛看去,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經開始活動著,街角一處小廣場,音樂響著,好些男男女女居然在冷颼颼微明的清晨裡,跳著廣場舞呢!
    那天清晨,我看見一個城市早起的活力和崛起的希望。
    2000年的上海,中國大陸最高的金茂君悅大廈剛剛落成,磁懸浮列車還在建設中,浦東機場第一航廈剛剛啟用一年,地鐵網路還稱不上規模,站在浦西浦東高樓酒店窗前,向外眺望,盡是建築工地裡高高低低的起重機。2010年,上海世博會光彩揭幕,我們全家,繼2002年後,再訪上海,上海已經不再是8年前記憶中的上海了!
     混跡商海20年,進出大陸40多個城市,我依舊保持著早起的習慣,一來,早起可以到酒店附設的運動中心,游個泳,活動活動筋骨,整理整理思緒;二來,大陸的機關和官員到班時間甚早,也常和我有「早會之約」。2000年後的大陸大城市,無有不塞車的,早會就得早出門,早出門就得早起。就這樣,我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大國崛起過程中的許多早晨。
     雖說,地理位置和氣候不一定和國家總體實力成正比;不過,在天寒地凍環境裡,早起的人們,必須和嚴寒的氣候拚搏,或許就有著更多鍛鍊自我的機會,而四季分明的氣候,或許,也會逼著人們思考更多順應氣候環境的辦法,創造更多的商機。或許,這也正是改革開放後中國迅速崛起的因素吧!
    年歲漸長,遠離商海,總覺在睡眠這檔事上可以對自己寬容些,不須像過往那般黎明即起,再加上搬遷到大台北外圍的蛋殼區後,為了避開高速公路塞車的路段,早起,已然不再!如今,5點起床,因為夜尿,7點半起床,算是早起,8點醒來,算是正常,晏起,彷彿是種享受。
    舊歲將盡,天明驚醒,思想起國際競爭,兩岸競逐。當年晏起的國家,迎頭趕上,乃至超前,從前早起的國家,如今如何?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