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宇泰專欄】臺灣是個包容各個族群的多元之島,也因為這樣,島內的信仰文化也十分豐富。除了許多人常聊到的「四面佛」外,東南亞與南亞神祇在臺灣也十分的多元,其中也包含在泰國佛牌上時常出現的主尊,Jatukam Ramathep。西元2020年10月14日,因為一些機緣,路過在臺南市昆沙宮附近的普緣堂參訪,並透過師姐(櫃檯姐姐)的介紹,得知了這尊來自泰國的特別神祇,經過同意後可以拍照並做個小紀錄。
Jatukam Ramathep,另稱「Tao Jatukam Ramathep」,在臺灣有被翻譯作「澤度金」(可能是「澤度淦」的錯體)、「甲圖康」、「甲督康天神」等等,是自西元1980年代起泰國很夯的神祇。
有關Jatukam Ramathep的起源說法很多,較有名的是為「兩位王子傳說」、「詹塔帕努王成神」與「觀世音崇拜」。
兩位王子的傳說,最通俗的神話起源應該是出自「Jatukam Ramathep」的傳說,但版本諸多。有的版本說,兩位王子來自古暹羅國(佛滅後800年的古代泰國政權)或是室利佛逝國(Sri-vijaya,位在泰國南端與印尼蘇門答臘一帶)。但共同點是,這兩位王子都被國王指示要去印度楞伽島(斯里蘭卡)取回佛陀舍利子(佛牙),但過程中遭遇船難,全員都罹難,兩位王子護送舍利子到在今天泰國南端的洛坤府(曾為室利佛逝的勢力範圍)安奉,並建塔紀念,也就是今日的帕瑪哈塔寺(Wat Phra Mahathat)的前身。由於時間久了,兩位王子也離世一陣子了,新的國王打算重修佛寺,結果發現兩位王子的名字組合的石牌,即「Tao Jatukam Ramathep」,之後這個名字就被視為一個神。
詹塔帕努王(Chandrabhanu/Sri Dhama-raja)成神之說,基本上與兩位王子的傳說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它的歷史性質比較強烈。主要講述西元13世紀中葉,統治蘇門答臘的詹塔帕努王拓展國土到斯里蘭卡,從該地取回佛牙舍利,並在洛坤府建立佛塔供奉,即今天的帕瑪哈塔寺。詹塔帕努王則被視為該寺的起建者,崩殂後被視為守護神,而他的名字也被重新建構為「Tao Jatukam Ramathep」。
觀世音崇拜的說法,則是有些人主張「Jatukam Ramathep」的名號,最初起源自大乘佛教在南傳地區對觀世音菩薩的另類尊稱而來。
就個人淺見,第一與第二種說法其實起源自同一個歷史事件,那就是西元13世紀詹塔帕努王展開的勢力擴張,而有了神祇Jatukam Ramathep的出現。而位在泰國的洛坤府帕瑪哈塔寺,應該可以視為該神的「祖廟」吧。
不過Jatukam Ramathep崇拜盛行在泰國並不久,傳說在西元1980年代,有名警察因為無法破一樁謀殺案,因獲得某位師父加持過的Jatukam Ramathep佛牌,而快速破案,至此開始流行。與四面佛一樣,Jatukam Ramathep是位「有求必應」的神祇,據說想求什麼就有什麼(尤其是發大財),而且還可以防小人,功能十分的多。
作者宇泰本名毛帝勝,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 本文改寫自宇泰Facebook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tisheng.mao/posts/3899629730097571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