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疫情重創藝文產業    2021 年度十大藝文新聞第一名

【愛傳媒報導】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北藝大藝管所)主辦的「2021年度十大藝文新聞」票選活動,結果於12月27日邀請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國立臺北藝術大 學陳愷璜校長共同揭曉,其中「全台疫情警戒,藝文產業生計遭重擊」獲得最高票數;第二名是「《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上路,保障藝文工作者創作權益」;第三名則為「『台灣的維納斯』重見天日,黃土水塵封半世紀名作《甘露水》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 5 月升溫全台三級警戒重創藝文界,場館停演 2個月,各劇團及藝文相關 產業生計受到的衝擊 2020 年更為嚴重,因而「全台疫情警戒,藝文產業生計遭重擊」獲民 眾票選為 2021年度最受關注之藝文新聞。文化部李靜慧次長表示,疫情衝擊是大家心裡的 痛,文化部對於如何幫助藝文工作者度過難關也感到非常焦急,尤其藝文產業有衰於百業之 前、興於百業之後的特性,雖然去年有一次經驗,藝 FUN 券的發送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仍遠遠不足,因此今年疫情再起後有更多積極性紓困方式,但也發現落實紓困最大的關鍵是藝文 工作者的身分認定,未來也會加緊腳步去推動執行。

獲選第二名的藝文新聞為「《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上路,保障藝文工作 者創作權益」。松山文創園區陳玉秀總監表示,對於文化藝術工作者或是藝文場所營運者而 言,有一部著作權的專法,在各項工作的推行上,有更明確可依據的規定與準則。這則新聞 起源於 2018 年華藝網事件涉嫌利用文化部補助名義,使藝術家簽署將著作權無償轉讓同意 書,嚴重損及藝術家的權益,文化部決定協助這 81 位藝術家採取法律行動,為 2018 年十大藝文新聞之第五名;經過三年多的朝野努力,文化部於今年 10 月發布此法,針對公部門藝文採購、補助與徵件的著作權做明確規範,為台灣首部針對藝文工作者著作權制定的專法。

第三名則為「『台灣的維納斯』重見天日,黃土水塵封半世紀名作《甘露水》交付文化部永 久典藏」。北藝大陳愷璜校長表示,黃土水對於一般大眾而言,曾經是非常不熟悉的,近年 來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讓民眾看到這些對臺灣藝術發展而言相當重要的藝術家與作品,逐漸 完整了臺灣藝術史的拼圖。《甘露水》是台灣首座裸體雕像,塵封近半世紀,於 9 月 6 日交付文化部永久典藏,並在 12 月 18 日起於北師美術館的「光──臺灣文化協會百年」展覽中重見天日。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自 2019 年底影響台灣,今年的十大新聞中,有三則均與疫情相關,其中, 2020年文化部推出的「藝Fun券」榮登去年十大藝文新聞的榜首,今年「藝 Fun 券」仍受關注,列為第五名。

 

記者會後的趨勢論壇以「當藝情遇上科技-嘗試.挑戰.展望」為題,由北藝大藝管所于國華 所長主持,邀請文策院張文櫻副院長、松山文創園區陳玉秀總監、時藝多媒體林宜標總經理, 一同討論藝文團隊在今年 5月疫情升級的衝擊下,嘗試將作品與科技結合所面臨的挑戰,以 及疫情期間藝文產業的改變與新樣貌。

負責專案執行之北藝大藝管所劉蕙苓教授表示,年度十大藝文新聞全民票選活動今年邁入第 11 年,已成為藝文界年度關注大事。感謝所有參與投票的民眾,一千筆以上的資料雖然採用 自願樣本,但仍具有其意義,尤其今年參與的投票的非藝文工作者占 42.8%,可見開放全民投 票的結果仍具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今年的投票結果也相當特別,往年通常以表演藝術類最多, 今年十大新聞中視覺藝術類就佔了4 則,表演藝術類只有 2 則,而且有幾則新聞和過去曾入選的指標性文化政策都有所關聯。

年度十大藝文新聞係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劉蕙苓教授帶領學生從數百 則藝文新聞中逐條篩選出 30 則候選新聞,涵蓋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政策與文化資產四 大類別,於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13 日上網開放全民票選,經由 1149 位民眾投票選出前10名,藉此回顧國內藝文動向也展望未來藝文產業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