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王其專欄】2021亞洲新媒體高峰會談論傳統電視台的轉型、網路電視反攻電視頻道、串流時代的電視台等流行的大題目;但大家都忘了,要轉型、要做網路,每位電視的決策領導者,心裡盤算的都只有兩件事:「怎麼樣才能保持獲利?還有影響力」?就這兩點思考來說,有線電視仍遙遙領先網路。
其實,台灣的各種主要媒體都已經轉型在網路上了。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從第一名無線電視台民視,到衛星有線電視的領頭羊三立電視,都有自己的網站;報紙則是更早就經營網站,如聯合報的UDN、中國時報系統的中時電子報,都算是網路的先驅者;雜誌雖然起步晚,但天下、今周刊也都跟上網路的腳步了。
這些媒體都轉型成為虛實兼顧、全方位的全新媒體。但媒體決策者都清楚,要長期經營,轉型前仍必然要兼顧獲利或是維持影響力,在這兩個前提下,轉型就算是必然,也當然要算算未來生存之道。
一位媒體主管舉例分析說,這幾年老是有媒體報導指出,有線電視的剪線潮來了,戶數從500多萬戶掉到400多萬戶。電視台雖然喊要轉型,仍然守住有線電視這傳統金雞母,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是獲利及影響力的主要來源,沒有了這塊,電視台就沒得生存了。
這位研究媒體生態的管理者說,號稱台灣電視收入最多的三立電視,年營業額在60億元上下,其中靠有線電視收視率換算成廣告的收入約35到40億間,靠有線電視集團給的授權金也有8到10億元,這些還都是扣除成本後的淨收入,其他則依賴政府專案及網路、電視劇版權、賣產品等等收入 。如果沒有在有線電視內上架,三立電視的廣告及授權金就大減或沒有,「三立還是三立嗎」?
再看影響力,主要在有線電視收視率。三立戲劇第一名不說,54頻道新聞收視率總是保持在新聞台的前三名,這塊的總收視率佔全體電視35到40%上下。也就是說每天三個台灣人有一個會看三立等新聞台,這擴張力很強的,影響力就不在話下。
最近林秉樞的新聞吵得兇,其中有個關鍵字叫「網軍」,也就是說網路的影響力像軍隊,但它的操作模式中,主流有線電視媒體或是報紙,卻是它的重中之重,因為負責生產內容及傳播的平台,也就是這些傳統電視及報紙,網軍怎麼說都需要這些媒體內容及平台傳播,沒有了這傳統媒體,網軍從哪裡來找資料,又要如何有效傳播?
換句話說,電視報紙轉型經營網路的前提,必須守住有線電視或是傳統的實體平台,這才是命根子。因此,與網路互補,才是正道。
從網路的角度,或是平台的規模來看,Line、臉書、YouTube、雅虎,雖然動輒有2000萬網友在用,但網路頻道再結合有線電視,顯然也是必須的,畢竟那台灣近500萬戶家庭中的電視機,還是台灣第一大市場。網路媒體早也認知這個道理,但要進有線電視這複雜的媒體叢林,談何容易,要過的關卡比網路多多了。
台灣原生網站流量第一的Ettoday,三年前就有申請電視頻道,本來都是綜藝節目,今年要再申請增加播新聞,卻被主管機關NCC打回票,顯然政府部門對有線電視內容把關很嚴。
另個例子就是,跟傳統電視台進軍YouTube相反,20年前出身於網路的麥卡貝,雖在今年8月通過NCC決議,設立「麥卡貝綜合電台頻道」,反攻電視節目,但它沒有做新聞。對於未來,麥卡貝其實還沒有很明確的策略,只是方向很清楚:「接觸同樣喜愛綜藝、戶外實境等節目的受眾,只是這群人習慣在電視前收看內容」,但麥卡貝實際的有線電視頻道如何作,則還有待觀察。
可見,2000萬網路大軍加500萬戶有線電視,甚至再包括中華電信的MOD200萬戶,能過全部都吃下,才能叫做台灣的媒體領導品牌,獲利及影響力兼得。這樣看來,老是喊電視劇收視率冠軍的民視或三立,甚至新聞收視率第一名的TVBS,要說是台灣的媒體領頭羊,都還有努力空間的。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