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簡秀枝》在地人情味撐出台東池上的近悅遠來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在地人情味與榮譽感,撐出今天台東池上的遠近馳名與近悅遠來。
    池上國中校長蘇意媛驕傲地說,池上的孩子,清楚知道接軌外界的捷徑是,以客為尊,展現自助人助的價值觀。
    每一年池上稻穗藝術節,池上國中全力投入,擔任接待義工,從火車站的報到、沿途的微笑人牆,繫著毛巾結、打恭作揖的迎賓隊伍,一直到整排公共廁所的清潔隊。
    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外地人到池上參加稻穗藝術節,大家異口同聲肯定的友善,來自訓練有素的迎賓隊伍,其實最見微知著的讚美是,「全世界最乾淨的公廁在池上」。
    蘇意媛接任池上國中校長職務已三年多,她帶領池上師生,在池上稻穗藝術節,組成接待義工,巨細無遺,然而,最能展現池上人好客精神是,呈現廁所的絕對乾淨。
    當客人使用完廁所,學生義工及時拿著抹布擦拭,讓下一個客人進去時,已經可以完全放心地使用。廁所是賓客接觸最多,也是感受最直接的場所,乾不乾淨,誠不誠心,一試就知道。
    蘇意媛校長對待池上國中學生,除了正常的傳道授業解惑等教育天職外,更重要的,她傳授偏鄉子弟翻身心理學。
    因為一個從小就願意為別人擦拭廁所,進了社會,沒有什麼工作難得了他們了,而「自助人助」的價值觀,讓接待工作者,從服務的枝節中,逐漸建立起心得,轉而成為不卑不亢的自信心。
    於是,每一個金黃色稻浪翻風的季節,也成為池上師生們的浪漫期待,因為在池上稻穗藝術節的口碑,已讓池上遠近馳名。今天池上人賣得不只是池上有機香米,池上釋迦等水果,而是不折不扣的池上在地人情味與榮耀感。
    第二次參加池上稻穗藝術節,去年原住民歌手A-Lin背著觀眾轉身向嵐氣氤氳的大山清唱,彷彿遊子回鄉,招喚主靈,感動無數。今年雲門舞者在雨中上演《十三聲》,更像宗教法會,肅穆莊嚴,也讓觀眾,敬天謝地,印象深刻。
    素有「台灣創投教父」之稱的柯文昌,2009年慈母過世,他含悲作孝,在偏鄉池上,成立台灣的基金會,展開在台東池上,佈施的長線耕耘。
    柯文昌的母親,在撫育他們手足成年後,追隨佛祖大愛,出家為尼,長年佈施,離世時,她生前疼愛的孫子,想在阿嬤房間內,找件遺物,作為紀念,結果發現,房間內只剩幾件換洗衣服,空無一物。
    帶著亡母自我節衣縮食,佈施濟世的理念,全力投入偏鄉改造的希望工程。一轉眼,柯文昌的「台灣好基金會」的善行,已執行了13年,建立相當紥實的正向聲譽。
    他堅信,台灣的好,必須從鄉鎮開始。
    這樣的價值觀,成為偏遠鄉鎮的共識,就像蘇意媛叮嚀學生的,翻身之道,必須從建立起「自助人助」的理念,讓外人對你好之前,先對別人好。
    於是,遠山常年含笑的池上,不管是急風驟雨,還是艶陽高照,天地之間,那一份不作做的清新感覺,總是讓外客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因此,不管是匆匆過客,還是慢活行腳,池上成為大家必訪的最佳選擇。
    尤其「池上穀倉藝術館」成立以來,在蔣勳、林懷民等藝文人士恊助下,成為純藝術展演中心,年輕當代藝術駐村創作展外,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連臺靜農書法展、席德進同性之愛人像展,都讓各方遠客,絡繹於途。
    原來池上多力米公司負責人梁正賢,把祖父梁火照於1958年興建的老穀倉,在運作半世紀之後,成為閒置空間,於是,他追隨柯文昌腳步,自費改建老穀倉,並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陳冠華老師等團隊,打造出舊瓶裝新酒的「池上穀倉藝術館」,作為池上人藝術美學的發電機,成為藝術家創作品的展示空間,更是池上人交流及推廣藝術教育的平台,用藝術回饋大地,更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無垠稻田與巍峨縱谷綿延。
    池上稻穗藝術節在雲門舞集林懷民、鄭宗龍師徒帶領舞者,三度下鄉,在金黃稻浪中起舞,已經舞出池上的特色口碑。目前由梁正賢擔任主持人的「台東縣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已經接棒成功,持續在充滿使命感的道路上,全力以赴。
    剛剛結束的2021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樣看到柯文昌的上好人際關係,知名企業家、文化界菁英成群,而好人緣發揮的佈施文化,悄然滙集,發揮極大的正向能量。
    隨著池上穀倉美術館的落成啟用,優質展覽,一檔檔推出,在的節目誘引,又有好山好水作墊背,3、4個小時火車時間,已經不再是苦差事。
    記不清已經去了池上多少回,連續兩年參加池上稻穗藝術節,除了一望無際的稻浪,眉目傳情的遠山,烙印在心的,還是那份濃郁人情味,以及憨厚池上人的那份自信與驕傲。
    池上人一步一腳印,堆疊積累出自信心與榮譽感,正迎向疫後觀光客重現的新契機。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