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王其專欄】台灣電視界年度大事-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剛結束,除了三立與公共電視的電視頻道現場轉播外,最少還有18個各種電視、手機、電腦等其他網路平台,都可以看到現場典禮進行。這現象證明了台灣的媒體發展已經到了網路、電視共存共榮的新局面了,但也是一起競逐各種媒體資源的關鍵時刻了。很多人也開始擔心,電視會不會消失或淹沒在網路的洪流中?
比起10年前的金鐘轉播只有電視與廣播這兩個主要平台,頂多加入雅虎平台,這10年的媒體變化,見證了台灣的網路快速發展,這回金鐘獎首次有純網路節目入圍,有評審就開玩笑說,也許「電視金鐘獎」要去電視改成「金鐘獎」更貼近現實。
根據10月2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第56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
官網公布,這次電視金鐘獎直播的電視頻道有三立都會台、公共電視台;在中華電信MOD上直播的有三立戲劇台;其他就全部透過手機、電腦或平版收看了,包括YouTube、Yahoo、中華電信Hami Video、LINE TODAY、文化部自己的FB、手機上的金鐘56 APP等網路平台。且海外也有電視直播:三立國際台、新加坡StarHub-都會台、馬來西亞Unify TV、東森美洲台,最後,廣播調頻好事廣播電台989也加入電視金鐘。
不只是轉播平台多元,從2個發展成20個;從電視跨到手機、電腦都可以看到。這屆金鐘獎連網路節目都入圍了,也開了台灣的節目風氣之先。網路與電視在廣告市場競爭後,也轉到內容領域這戰場來了。
的確,2021年的第56屆電視金鐘獎,第一次出現純網路節目入圍 ,曾寶儀主持的網路實境節目《我們回家吧》獲得「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提名,成為歷史上首位以網路節目入圍的主持人。在國際上,現在不管是金球獎、艾美獎、奧斯卡等,都開放網路節目報名一起競爭了,其實它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而金鐘獎就是走向這個全球性的趨勢而已。甚至Netflix、HBO都有做自己的網路節目,HBO有些內容還不會在電視上播。所有人都在看網路節目了,難怪曾寶儀在媒體上說,「如果你還在用舊的思維去看做網路節目是不是不紅了,其實就會錯過非常多事情」
!
台灣傳統媒體的面貌因網路而改變,網路不只是搶了電視觀眾的眼球,連媒體最重要的廣告收入都早被搶走了。電視圈的人估計,台灣廣告收入有70%以上都集中在Google、FB這兩大數位網路平台上。這也是媒體人最關心的事,這也關係台灣媒體未來生存,中天新聞台就是最近的例子。
去年底從電視52頻道上被下架的中天新聞台,轉戰網路主攻Google 的YouTube ,之前就號稱在YouTube上的訂閱數超過260萬人,是各媒體在YouTube頻道上的冠軍。如果再拿中天電視的全部家族在YouTube上有23個頻道來算,總人數超過1000萬,也是遙遙領先其他媒體家族。因此,中天新聞台在網路上可說是領頭羊,但攸關公司營運命脈的收入呢?
中天電視原擁有三個在有線電視上架的頻道:中天新聞台、綜合台、娛樂台,年營業收入約20億元,獲利2至3億元。攤開中天經營網路的成績單,根據2021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1至4月中天電視YouTube頻道平均每月觀看量約為4,000萬次,依此估算,中天電視頻道的每月平均廣告收益約為200萬元。但中天新聞台還在有線電視52台時,2019年中天電視每月授權收入就超過3,500萬元,如果加上每月廣告約8000萬元,對比現在的YouTube收入,網路與有線電視收入差太遠。
事實上,台灣媒體的廣告收入10多年越來越少 ,網路追報紙趕電視廣告,兩個收入死亡交叉都是這10年的事。
第一個交叉在2012年,報紙廣告量先被網路廣告量追上,2011年台灣整體網路廣告營收市場規模已達到102億元新台幣,隔年追過報紙。而報紙原本2007年廣告量還有136億元,和有線電視差不多,但2015年只剩下64.27億元,幾乎折半,與網路越離越遠。甚至在近5年,主流的聯合晚報停刊、蘋果日報的今年紙本也收了。
第二個交叉在2016年網路再追過電視。網路廣告量從2007年的49億元,急速攀升到2015年的193億元,2016年網路就追過電視廣告量。那年,台灣還稱為OTT元年,因為愛奇藝首進台灣,與Netflix分佔台灣最受歡迎網路平台前二名,幾乎成為台灣戲劇節目的兩大主流。
就這樣,15年來網路ㄧ路超報紙趕電視,終於成為台灣廣告收入的第一名平台,到了2019年,又完全打敗傳統媒體的總量。數位網路整體市場規模達 458億元,相較於 2018 年的 389億元,成長率達17.6%。業界分析,主要成長動力及廣告都來自國際大型平台業者,例如Google、FACEBOOK。同樣在2019年台灣傳統五大傳媒廣告量才303億元,還年減6.5%。若從2015年廣告量還有416.9億元算起,短短4年台灣五大傳媒廣告量已蒸發超過百億元!
媒體人都很關注,到底網路攻城掠地,搶奪電視或其他傳統媒體的市場,電視會不會消失?現實上電視、電腦、手機上都可看各種轉播,去年金鐘獎電視與網路共有1200萬人在收看金鐘獎轉播,電視則由三立電視與公共電視同步轉播,統計去年典禮及星光大道轉播共有近260萬觀眾收看,另公共電視也有近250萬觀眾收看,總計從電視上看金鐘的有500多萬人。儘管三立電視收視率為當天全國第一3.2,但有另一半人卻都是透過手機及電腦的網路平台看典禮。今年三立電視也拿下收視率全國第一名,也比去年更高,達到3.32。但不可否認,網路觀眾與電視人口仍可能平分秋色。
回想2021年8月1日晚世界球后戴資穎金牌戰,公視與東森的轉播共吸引約775萬人觀戰,佔全台人口比33.6%,幾乎台灣每3.3人就有1人收看,而同時在網路上收看的也有200萬人。
從8月東京奧運,再到10月電視金鐘獎的轉播,台灣媒體市場已經完全進到網路與傳統媒體共同競逐的局面了,但是媒體賴以為生的廣告卻不斷傾斜到網路上去,這是媒體最大的危機。最後到底是傳媒與網路共存亡?還是傳統媒體如電視,會逐漸淹沒在網路中?恐怕現在還看不到答案!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