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黃愛真》手塚治虫漫畫紀念館巡禮

【愛傳媒黃愛真專欄】疫情前難得的日本假期,還是不改習性的做了關於日本漫畫文化產業的小小功課:參訪《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等漫畫作者----手塚治虫的漫畫紀念館,從紀念館的配置與參觀,尋找另外一個看待手塚漫畫作品的角度。

在介紹紀念館之前,先來對手塚治虫和他的漫畫作品,做一個簡單的認識。

1、 關於手塚治虫與漫畫作品

 手塚治虫(1928-1989)以漫畫之神揚名於日本,但同時也是合格的醫師與醫學博士。手塚曾於1952年通過日本國家醫師考試,取得醫師資格,1961年再次進入醫大研修取得奈良縣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因為博士研修時期曾經參與解剖學研究團隊,因而對外科與解剖有較深入的背景知識,隨後也呈現在漫畫《怪醫黑傑克》主角黑傑克的外科身份與故事內容。

 至於手塚的漫畫之路,則在小學時期萌芽。當時是為了不讓瘦小、常被取笑的自己在學校中被「霸凌」,而努力地模仿與學習漫畫技法,並編輯成為故事畫,而逐漸扭轉了自己在同學心中的位置,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對象。

 18歲時投稿報紙《少國民新聞》發表首部作品四格漫畫《小馬日記》,促使手塚走向兒童漫畫創作方向,中年後因為日本漫畫偏向寫實的畫風與故事內容,手塚作品風格慢慢脫離如同《原子小金剛》等科學、幻想、打敗敵人的兒童漫畫,朝向更高年齡層的寫實風格,這時期的作品或許可以以《怪醫黑傑克》作為代表。

 除了漫畫對象的轉變而造成的風格轉換,一般研究者還認為手塚的漫畫具有電影的分鏡與運鏡手法,美式迪士尼動畫的明快節奏與活潑不受拘束的畫面表現與框線安排;此外,因為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性、生與死、戰爭與和平等,有較多的反省,這些思考後來也成為手塚漫畫中重複出現的主題。

 手塚的漫畫與手稿,部分陳列在位於寶塚市的手塚治虫紀念館裡。寶塚歌劇院是日本有名的以女性反串男性演出的劇院,也就是台上的演員皆為女性。從寶塚車站走向博物館的路上,就會經過知名的寶塚歌劇院。這次筆者抵達博物館之前,巧遇一群高挑、身著黑色大衣、高跟鞋的時髦女性在少許男性人員的維護下,匆匆走過行人道路,而道路另一頭的小小廣場,一條線拉出的範圍之外,一群以熟齡占多數的女性們,正在等待這些女性的出入。

 然而寶塚市與手塚的關係與影響呢?就要從手塚的生長環境與母親來談了。

2、 手塚治虫與寶塚的關係

 依據漫畫紀念館提供的資料,手塚5歲那年搬家到兵庫縣的寶塚市,24歲離家到東京發展漫畫事業,20年的歲月中在寶塚成長。期間除了和同學在野草叢林中培養出對昆蟲的興趣(這也是手塚治筆名加上「虫」字的原因),漫畫的啟蒙與發展大多在寶塚。當時寶塚歌劇院已經成立,整條寶塚主幹道洋溢著音樂的藝術氣息。因為媽媽是寶塚歌劇院的大粉絲,手塚常常有看演出的機會。

 寶塚歌劇院反串性別的演出方式,對童年期成長於寶塚的手塚而言,是不是一件印象很深刻的事呢?從手塚在《緞帶騎士》漫畫中,生理女性的緞帶騎士換上男生的服裝、假髮,拿著象徵男性的寶劍,直接就變身為男性;《怪醫黑傑克》中也有部分短篇以扮裝作為男女性別轉換的橋樑;這些性別觀念,是否就是來自於寶塚時代生活的影響?

3、 紀念館巡禮

 走過花之小路,穿過寶塚歌劇院,一個轉彎,手塚治虫紀念館就在樹叢中顯現。一樓的裝置,陳列了手塚漫畫中的各種代表性角色的圖像,讓觀者透過入口一門之隔,直接進入手塚漫畫的綺想世界,與外界現實世界隔離。

 一樓常設展展示了手塚一生的文物資料,依時間序列展示手塚的成長與漫畫技法發展的歷史軌跡。

 二樓主要展示手塚漫畫的單行本。從手塚漫畫作品封面可以看到,他的名字由有注音到沒有平假名注音的過程,表示對孩子們而言,手塚作品逐漸被孩子接受,不需要注音就可以讀出名字。

 地下室則附有動畫介紹與操作的教育訓練區域,以及簡單的手塚工作桌模型。因為手塚漫畫如《原子小金剛》、《森林大帝》等曾經製作動畫版本(手塚曾經成立動畫製作公司「虫Production」),透過動畫操作,一步步認識動畫繪製與套色、人物設定。

小結

 手塚治虫漫畫紀念館以時間為序列,展示了較為完整的手塚個人史料與漫畫作品的蒐藏。然而由於手塚的兒童漫畫作品,內容多著墨科學與對未來的想像,整體展示的空間設計,如橢圓形類似太空膠囊的玻璃展示櫥窗、大量金屬的使用等,仍可以感受到漫畫裡的未來空間與以往的時間(展示物)的對話。似乎在手塚已成既往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中,還有走向未來的期待與可能。

作者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台南市智慧森林兒閱會理事長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