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孩子不哭不鬧 學會獨立

有時父母必須與孩子分開時,孩子可能因此產生恐懼、焦慮、哭鬧等狀況,有哪些小技巧,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親子婚姻關係專家,也是東吳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廖清碧接受大家健康雜誌採訪時表示:「孩子因父母錯誤的教養方式,以及脫離熟悉的人事物而產生分離焦慮的情況非常普遍,若放任不管,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失序的行為。」

(/兒盟提供)

減輕孩子焦慮,父母能做什麼事?

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詹純玲及林慧芬教授表示,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減低分離焦慮,父母可以這麼做︰

1.讓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的愛

常陪孩子玩遊戲、講故事給他聽、帶他出去玩、透過談話了解他的想法,加強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關懷與支持。

2.不在旁邊時,給他代替品

給張孩子所想念的人事物照片。比如說,把孩子從祖父母身邊帶回來自己照顧時,可以給他祖父母的照片,告訴他想念時可以看看照片。

3.離開孩子時要表現溫暖而堅定

暫時離開孩子身邊時態度要溫和,而且明確告知什麼時候一定會回來,千萬不要偷偷跑走。

4.準時接送

一旦和孩子約好何時要接他,就要信守承諾。如果遇到突發狀況無法準時接他,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事先知道,並告訴孩子何時會去接他。

5.玩躲貓貓的遊戲

父母可以透過以玩「躲貓貓」遊戲為理由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分別是暫時的。

6.對孩子有同理心

當孩子因焦慮而哭鬧時,千萬不要責罵孩子,而是抱著同理心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上幼稚園會緊張。如果是媽媽,剛到一個新環境也會緊張,但是幼稚園好好玩,而且還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喔!」

一筆捐款 成就一個上學夢

暑假進入尾聲,開學的腳步也接近,有些孩子開心迎接新學期,準備返回學校與久違的同學一起玩耍,卻有一群孩子面露憂愁,擔憂沒有錢付學費、物價上漲、爸媽工作不穩定等問題。

兒盟公布了「弱勢學童開學困境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有近6成弱勢學童曾無法準時繳交營養午餐費、簿本費、教科書費等各項學校代收代辦費用(註冊費)、另外也有5成左右弱勢兒童曾無法準時繳交畢業旅行、校外參觀等各項參與學校活動費用;值得注意的是,逾9成學習資源不足,包括沒有參考書桌、電腦、字典等,甚至每4個弱勢兒童就有1個擔心家裡經濟問題而無法繼續上學。

兒盟調查也發現,高達7成以上的弱勢學童覺得爸媽沒有辦法教他們回家功課,雖然國小辦理的課後照顧費用相較安親班、補習班低許多,不過對弱勢家庭來說還是一筆大數目。

兒盟執行祕書黃韻璇說:「以我們服務的小梅家計算開學所需要的花費,小梅只靠單親的爸爸打零工,平均1個月不到1萬元的收入,要照顧她和一年級的弟弟。在開學時候所要代收代辦費和課後輔導費,姊弟加起來1次要繳交26,093元,就算小梅家三人不吃不喝,把一個月的收入都拿去繳學費,也還不足16,093元。在我們服務的個案中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孩子正面臨此困境,他們擔心向家人開口要錢繳學費,又害怕因為繳不起學費被老師責罵或同學取笑。因此在開學前夕,我們發起了『快樂開學基金募集行動』,號召大家一起伸出援手,一筆捐款,就是一個孩子快樂上學的希望。」

在知道孩子的開學窘境之後,第一時間包括王金平院長即使不在國內也捐出5萬元的捐款;除此之外立法院洪副院長、羅曉屏參事、王育敏、李貴敏、徐少萍、徐欣瑩、蕭美琴、楊玉欣、蘇清泉等立法委員,及兒盟創辦人林志嘉先生也在百忙之中特別抽空出席記者會,不分政黨一起「攜手做餅乾」,希望能號召更多人捐款幫助弱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