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賴祥蔚》臺灣曾經參與日俄戰爭

【愛傳媒賴祥蔚專欄】臺灣曾經參與日俄戰爭,這是一段常被忽略的歷史。

日俄戰爭發生於1904年至1905年,兩強相爭,陸地戰場卻是在中國的東北,因為這正是日俄搶食的地盤。

臺灣當時是由日本統治,廣義來講本來就算參戰方,對日俄戰爭的直接參與,則是因為兩件事:

首先,當時的臺灣總督是兒玉源太郎,他不只是第四任的臺灣總督,先後還在日本的中央政府身兼數職,還包括擔任日俄戰爭時的滿州軍總參謀長(不是參謀總長),角色非常重要。除了兒玉總督,第三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也參與日俄戰爭,擔任第三集團軍的指揮官。

兒玉源太郎總督實際在臺灣的時間很少,平常政務都是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正因如此,留德醫學博士後藤新平成了知名度最高的民政長官。

其次,日俄戰爭時,俄軍陸軍大敗後,試圖以海軍反擊,派出波羅的海艦隊航行了半年,繞過大半個地球,經過臺灣前往日本進攻。由於不確定俄羅斯艦隊會不會攻擊臺灣,所以臺灣及澎湖實施戒嚴,總督府更在苗栗的虎頭山設置「望樓」,監視海上的動靜。據傳,虎頭山的通信兵發現俄國艦隊蹤跡及時通報,讓日本海軍得以在對馬海峽大敗俄羅斯艦隊。

日俄戰爭勝利後,總督府認為虎頭山的「望樓」在情報偵測上有其貢獻,所以大正年間在當地建立了「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日本當時把俄羅斯翻譯為「露西亞」,日露,即「日俄」之意。昭和13年 、西元1938年又在旁邊蓋了通霄神社。日本戰敗後撤出臺灣,被改為「臺灣光復紀念「『埤』」。儘管建了「望樓」紀念碑,但是當年俄羅斯艦隊應該是從臺灣東邊海域北上,沒有經過臺灣海峽,這麼一來「望樓」的真實貢獻就有限了。

臺灣捲入日俄戰爭的連結雖然不強,但是日本卻送了「戰利品」到臺灣——幾門從俄羅斯擄獲的大砲。

其中一門大砲,至今仍落寞地留在臺東的深山裡,這就是登山客熟悉的八通關古砲。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照片為苗栗縣政府提供

本文為作者書稿之一部分,部分內容曾授權媒體報導使用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