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運動教會我的事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小壯丁念國二時,某天在放學途中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我回家要跟你講件事。」
    我首先問他:「這事情很嚴重嗎?」
    他說不要緊,回家再說沒關係。我也就沒有多問,順便告訴他今晚回家吃焢肉飯和紅棗雞湯。
    那時候我們住在大公園旁邊,每天晚上陪小壯丁吃完飯後,大約八點,我會獨自去公園健走運動。
    我的運動純粹是一種自救,為了萃取腦內天然百憂解。因為小壯丁念國中時,我處於很嚴重的憂鬱狀態中。
    我們面對面吃晚餐時,「事情」的真相揭曉。原來歷史老師上課時引經據典竟然講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小壯丁轉述老師的話,說:「晚上運動會呼吸到比較多的二氧化碳。」
    然後他說的第二句話,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富有隱喻性的情話。他說:「我聽到的時候,心頭震了一下。」
    「心頭震了一下」是因為我每天都在晚上出去運動,他擔心我會吸入太多二氧化碳。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不是個好東西。
    小壯丁接著語氣堅定地說:「我聽到老師這樣講,然後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迫不及待想等到晚上回家趕緊跟妳說,妳不要在晚上去公園運動了。妳可以在白天,我去上學的時候,去公園運動。」
    「我怕曬黑。」我無奈地回答:「而且,你有什麼數據可以證明這個論述?」我真是一個嘴硬的死鴨子。
    小壯丁搖搖頭,說:「沒有。」
    於是我就繼續保持晝伏夜出的運動習慣。請注意,關鍵字是「運動習慣」。
    有一次小壯丁和我討論「興趣」與「毅力」,他認為這兩者應該結合在一起。我立刻以「運動習慣」為例反駁他。
    我說:「我每天鞭策自己出去快走一小時,並不是因為我喜歡運動,而是,我必須要這麼做來鍛鍊我的體能與意志力。
    老實說,每次我走到一半都想放棄,心裡總會出現一個聲音說:『幹嘛不躺在沙發上輕鬆看電視或滑手機,幹嘛要這麼辛苦出來運動。』但是同時也有另一個聲音說:『再多走一點路就可以抵達終點。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強迫自己離開舒適圈,一開始絕對是困難的。手指頭按一下遙控器就可以打開電視機,點一下社群網站就可以開始找人聊天,而且,這麼熱的天氣,家裡還有變頻冷氣舒服控制室溫。
    決定出門運動,首先要換裝,戴著運動帽與口罩,手腕各自裹著一磅重沙袋,為了鍛鍊二頭肌。
    我有一組專屬電音搖滾,聽完走完剛好四十分鐘。回家繼續練習肌耐力,尤其是平板式,從一開始撐不過三十秒,直到持續兩次一分鐘。
    這些肌耐力訓練是最嚴厲的家教老師,它總能輕易敲醒你「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真理。每次我只要偷懶幾天不練習,平板式動作就立刻回復到三十秒內倒地不起的癱屍。
    過去三年我常參加全真概念健身館的課程,第一次上尊巴(Zumba)課程就遇到小龜老師,他臉上的笑容讓我感覺他是真心喜愛跳舞,因為這種真心喜愛總讓我聯想起戲劇起源「酒神祭」,以及古希臘讚美詩般的純真歡愉,而且,他也創設一個舞蹈社群就叫做「有文化」。每周日傍晚在古亭分館舞動Zumba,是安息日最完美的結束,隔天工作充滿腦內啡。
    搬家之後,就近到內湖分館上課,每週二教授極限戰鬥的DK老師也非常年輕。我很喜歡感受這些年輕老師對於「運動」的想法,往往從他們的動作、表情、以及語言當中學習。
    例如DK曾說過:「接下來這個動作要挑戰你們的邏輯能力。邏輯很重要,邏輯好,你就不會在和人吵架之後,回到家裡才想起,剛剛應該說那一句話來反駁對方。其實,會運動的人很聰明,他們只是沒有興趣把時間花在英文和數學、國文這些地方。你看,一個網球跟火車一樣快的高速飛過來,運動員可以接到而且準確擊出方向,這樣不是要很聰明才做得到。運動員只是不喜歡研究英文數學而已。」
    擔心學員氣餒,年輕老師也會幽默解釋:「這些考驗你們計算和邏輯能力的動作,如果跳不好沒關係,這代表你是好人,不會跟人吵架。如果跳對了也很棒,這代表你吵架都不會輸。」
    因此我持續運動習慣將近十年了。運動沒有讓我變瘦,甚至增加體重,但是運動帶給我最豐富的寶藏是,只要持續鍛鍊自己,就會看到進步。
    在這過程當中,我也經常會出現好逸惡勞的惰性,但是現實生活不允許。我有一個寶貝兒子,我要做他的榜樣,無論是體力或意志力。
    運動讓我明白,很多事情一開始都是辛苦的,是「選擇」驅使我們走向自己想要走的道路。運動更教會我認識自己的侷限性與開創性。尤其是,我愛的運動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唯一要戰勝的敵人是我自己。
    教宗方濟各說:「我們不應向屈從的誘惑低頭,我們的確是少數群體,但我們人數雖少,卻應像酵母和食鹽那樣發揮作用。」
    或許我做的事情就像一粒鹽巴那樣渺小,不期望泥巴能明白食鹽的重要。但是我曾經每天在公園的紅土步道健走,踩著泥巴,抬頭挺胸。我明白我的終點,那是泥巴無法昇華的遠方,而我將會抵達,因為我是如此坦蕩。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