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蔡詩萍專欄】讀《錢復回憶錄》,看〈台灣關係法〉初期,美台關係的惡質程度,確實令我們替當時負責美台事務的外交人員,感到萬分委屈。
錢復說得好,從台灣立場看,台美之間,在斷交後,無論持續性的軍購,或科技、經貿、文教等交流,許多領域都不可能由純民間來處理,這是事實面;而且八零年代的台灣,媒體自主性提升(聯合、中時的競爭),國會不再是一言堂(黨外崛起),政府呢,則必須再三努力把斷交後的美台關係,做出具官方性質的程度,才好對人民有所交待。
可是相對而言,美方反倒處處抑制官方的可能性,例如台美間新的民航協定,美國就不允許台灣在中譯版本上,把「to succeed舊協定」,譯為「繼承舊協定」,而應譯為「替代」;也不可把到達一方的territories,譯為「領域」,而要譯成「地區」。
這種錙銖必較,是不是「很機車」呢?
這就充分顯示了,在美中建交之初,美國是如何的低聲下氣討好中國,而又是如何頤指氣使的,壓制台灣了!最終台美之間的新民航協定,是以英文本簽訂的。避開了中譯時,「官方」或「主權」等詞彙的爭議。
而第一任台灣駐美代表夏功權,不僅是退休後,再轉任,以符合美方要求的非官方身份,最悲涼的是,他上任後對國務院處處碰壁,直到一年後,才在友台的參議員協助下,在參議院的「餐廳」,跟助理國務卿郝爾布魯克見到面!是不是委屈到了極點!難怪錢復在回憶錄中,為之叫屈。
這處境,並沒有隨著卡特的連任失敗,友台的雷根上台,而有所改善。
錢復記載了一段有趣的對照。
雷根勝選後,國民黨政府高度期待,行政院擬了一份分析提交蔣總統。其中,新聞局的觀點,相當樂觀,把雷根勝選,比之於韓戰帶來「國運發展的第一次轉機」,而「此次美國大選,應是千載難逢的第二次轉機。」於是建議政府,應主動積極把握機勢,對美外交有所作為。
錢復為何「刻意」突出這一段新聞局的分析呢?很明顯,他是不以為然的。外交部的觀點,則顯低調持重。
外交部的分析,提醒政府,雷根就任後,「可能面臨國內外複雜情勢,在中美關係上一時難做大幅度的改變⋯⋯我自宜審慎將計,萬不可持有依賴僥倖之心理。」
錢復還特別突顯了一段外交部當時的建議:「新聞發布必須與我對美工作策略計畫密切配合,尤須避免張揚、洩密,對於我不利之報導。」
這段文字,雖未點名,不過卻明白指向了新聞局!
雖然我在讀《錢復回憶錄》時,不免要批評錢復老師多所閃躲他的態度,或在寫回憶錄時,理當做後見之明的反思,但我也必須說,錢復還是有他個人相當在意的「自信與自負」,尤其是對外交,對美工作上,基於這自信與自負,他確實相對顯露是外交官的冷靜。
像這一段,在雷根當選總統的歷史性時刻,當時台灣社會確實瀰漫一股莫名奇妙的興奮,好像感覺「台灣要出運了」,卡特犯的錯,雷根要來彌補了!
我記得,我的同學小說家賀景濱,當時在服役,他就告訴我,雷根當選消息傳來,部隊長官竟然公開對訓練中的部隊高喊:我們的雷根當選啦!
他說他真的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有點啼笑皆非的錯亂。
但新聞局的興奮,外交部的冷靜,放在錢復未點名的幕後來看,卻不無有趣的,暴露了當時國民黨內「外省籍青年才俊們」之間微妙的暗中較勁。
好吧,錢復沒明說的,我來點破吧!當時新聞局長是宋楚瑜,而錢復則是外交部政務次長。
作者為知名作家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