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本田善彥專欄】近來日本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又在升溫,到了四月初大阪的單日確診新增人數連日創新高,東京都首都圈的新增確診數也飆高,3月21日解除第二次緊急狀態宣告以來,整體疫情沒獲得任何改善反而持續惡化。
其實,從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日本政府所推出的政策失敗連連,可謂早已陷入嚴重失控的狀態。去年初疫情開始蔓延以來,最早,爲了滿足觀光旅遊業者的需求,也顧慮到原訂去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行程,對邊境管制極爲消極,後來宣佈「緊急事態宣言」,宣導少外出多做居家辦公,要求餐飲業者停止營業或者提早打烊。在付出不少代價後,原本日益嚴重的疫情好不容易稍微緩和,但不久後,爲了刺激消費,又開始推動鼓勵旅遊和飲食消費的各種「Go To」專案,結果激發疫情再次蔓延。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疫情持續延燒,終於宣佈第二次的「緊急事態宣言」,不過群衆已喪失戒心和耐心,其效果遠不如第一次的宣言,延長兩次後,在沒有獲得徹底改善之前即又宣佈解除。
但不到一個月後,又面臨第四波的疫情威脅,日本政府再次決定對大阪、東京、沖繩等地區實施「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日本專家咨詢組織的負責人尾身茂針對目前國内疫情表示,目前無疑正朝重新升温方向發展,並認為確診人數暴增的大阪疫情難以控制,處於比第3波疫情更嚴峻的狀況。但日本官方至今無法推出有效的因應方案,只要求國民,多配合、多忍受。
國内疫情明顯已糟透,但是此時此刻,日本政府還説要7月舉辦東京奧運。寫到這裏,就不免感到日本官方的判斷和決策,總是優柔寡斷、慢好幾拍,或者嚴重缺乏方向感,不知道到底要幹嘛?
回顧過去一年來的措施,官方的種種措施進退失據,多數百姓欲哭無淚,我也只能搖頭嘆氣,但瞭解一連串的決策思維和態度,不禁聯想到日軍二戰時期的愚昧失措。不只是我,從去年新冠肺炎的疫情日益嚴峻之際,聽到不少我同胞說類似的感觸。
今天,有一本叫做『失敗的本質:日本軍的組織論研究』(1984年 DIAMOND, Inc,有繁體中文版)的書在日本國内的知識界再次受到矚目。此書杉之尾孝生、野中郁次郎等幾位學者和當時的防衛廳一起分析諾門罕戰役(哈拉哈河戰役)、中途島海戰、瓜達康納爾島戰役、英帕爾戰役、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沖繩島戰役等日軍大敗的六場戰役,透過的精密梳理和有科學性的思考,瞭解導致日軍失敗的原因和本質。
本書主要是探討日軍大敗的原因,但其重點不在於戰術或戰役的内涵和妥否,而放在日本式組織的思維模式和運作定律的分析,就可謂另類的「日本人論」。
二戰當時的美軍具備重視理論高度合理主義的組織架構、客觀冷靜的敵情分析、擁有明確的戰術目的、暢通無阻的溝通機制和共享情資的心態、重視學習革新的態度。相對地,日軍的組織架構過於偏重個人的人際關係、彌漫輕估敵人的集體盲目、曖昧模糊的戰術目標、不善於溝通而且流於表面氛圍的組織文化。
什麽樣的組織會出破綻?本書透過六大戰役失敗的經驗,提到下面幾個特點,一.領導的指示不明確、二.大聲音的永遠比理論占優勢、三.基於機會主義的情資分析所產生的莫名樂觀主義,四.不重視是否新穎,只重視有沒有前例可循?五.專案越大責任範圍月不明朗,對結果誰都不負責。
這樣的組織,戰勝時非常强勢,但面對強大或是善於纏鬥的對手時,戰局一旦轉變爲劣勢,甚至陷入無底線的持久戰時,便會無力翻轉局面,同時所有缺點都會跑出來,局面變得無法收拾。明治維新以來,過去日軍在戰場上有過幾個成功經驗,但太拘執過去的成功模式,無意中總是試圖複製以往的模式,結果跨不出已過時的方向和思維,無法適應新局面。換言之,過度的適應,反而造成無法適應新環境的體質。
當時日軍到底想要做什麽?爲何而戰?爲誰而戰?後來都變得不清不楚。戰敗是因爲當年的臣民精神沒有勝過聯合國人民的緣故嗎?當然不是。這種糟糕的戰事組織思維,套在今天日官方的運作模式上,不就有强烈的現實感(既視感)不是嗎?今天的日本政府到底要做什麽?要控制疫情嗎?還是要振興經濟嗎?真的要辦東京奧運會?政府的措施始終缺乏一貫思維,將無法并立的項目硬著頭皮執行,產生一團混亂,結果還怪百姓不夠配合、沒有耐性。
日本此次疫情控制不好的背後,也有幾個因素,例如日本沒有非典的經驗,最初階段百姓的戒心很低,日本也沒有限制移動的法律依據,跟台灣、中國大陸、韓國、越南等國家機器有總動員控管機制的地區比較,日本無法推出有强制性的措施。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需要正視「失敗的本質」的問題。爲了避免重蹈覆轍,必須勇於面對至今仍被舊式組織思維支配的現實。
作者為日本資深媒體人、旅台作家,中文版著作有《保釣運動全紀錄》、《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 原刊於《亞洲周刊》2021年第17期,經授權刊登
照片取自疫情中心官網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