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左化鵬專欄】臺灣曾經宣布獨立,獨立未及半年,曾經推選總統,就任不到半月。臺灣民主國的大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甲午戰敗,1895乙未年4月17日,無能的滿清,被日本逼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隔月,倭人即迫不及待的兵分三路,由北川宮能久親王、貞愛親王和乃木希典中將,率軍越洋而來,侵佔臺灣。
孤臣孽子,滿腔悲憤。被祖國遺棄的臺灣民眾,不願當倭人順民。於是立刻宣布獨立。合議推舉當時的「臺灣巡撫承宣佈政使」唐景崧,為「臺灣民主國」總統。
5月23日,發表獨立宣言,5月25日,舉行總統就職典禮。定都臺北,國號「永清」,國旗是「藍地黃虎旗」。當時的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是丘逢甲。大將軍劉永福,臺灣富商板橋的林維源,被推舉為議長。
林維源是精明的商人,感到苗頭不對,拒絕上任,他敲敲算盤,捐銀四萬兩,快閃走人,舉家遷往廈門。其他內閣官員的名單,族繁不及備載。
史載,當時臺灣的情況是「臺灣島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
5月23日,總統就職大典,盛況空前。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16名秀才,肩扛四角香輿中的銀鐫國璽一「民主國之寶印」,由「藍地黃虎旗」為前導,一路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將國璽恭送到撫署。百官羅列,禮砲21響聲中,唐景崧身著朝服,面向祖國,二跪六叩首,大哭成禮。
禮成,亞洲第一個民主國,於焉誕生。各國駐臺洋商兵艦也鳴砲慶賀。
唐景崧上任4天,才要過總統大癮,北白川宮能久的狼虎之師,已經從鹽寮登陸(現核四廠附近),一路勢如破竹,6月3日攻陷基隆,兵臨臺北城下。
烏雲蔽日,波濤洶湧,趕快見風轉舵,相隔不到數日,鹿港商人辜顯榮,美國記者大衛森,英商多莫孫,德商奧利,就忙不迭的趕到基隆,要幫助日軍,順利進入臺北城,爭先搶拔頭功。
風聲鶴唳,6月6日,就在日軍進城前夕,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咬牙切齒,悲憤填膺,脫下了朝服,收拾好細軟,溜之乎也。
他老兄喬裝成黃牙老婦,逃至滬尾(淡水),搭德國運煤輪船(打鴨號),乘鴨浮於海,逃往廈門,從此,茫茫人海,不知所終。
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副總統兼義勇軍統領丘逢甲,也因時勢所迫,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他逃到土角崛(梧棲港),搭船到廣州。他說:「此非不戰而逃也,此地非葬身之地」。他立於船首,回望家園,黯然神傷,賦詩一首:
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
回首河山意黯然。
這首名詩言淺意賅,容易朗朗上口,因此深植人心。丘副總統也因之成了「愛國詩人」「抗日戰士」。二二八公園,特為他建亭紀念,也有大學,以他命名,以示榮光。
唐景崧和丘逢甲出走後,大將軍劉永福責無旁貸,一肩扛起「臺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的大任。北臺灣各地相繼失守,他移師臺南.鳳山。
率殘兵剩勇「黑騎軍子弟兵」,繼續抗日。這位曾讓法國人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自知不敵所向披靡的日軍,二度向樺山資紀求和不成,10月19日深夜,他效法前賢,學唐景崧喬裝成老嫗,抱著一隻汪汪叫的小狗,從安平港,搭英輪「泰力士號」,棄職潛逃回廣西老家。
此事喧騰一時,鬧成國際笑話,他的事蹟,在臺灣民間成了一句「阿婆仔弄港」或「婆弄港」的俚語。
不久前,在廣西欽州一處荒山上,發現一坏黃土,細看碑文,原來就是劉永福的孤墳。唉,「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唐景崧落跑的翌日,日軍耀武揚威進入臺北城。其後,貞愛親王率軍從中部布袋嘴登陸,乃木希典從南部枋寮登陸,南北進擊,中間突破。10月劉永福又落跑,全臺淪陷。
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當年11月18日,向京都大本營報告「全島悉予平定」,「500多人負傷,164人戰死,另有數千人染疾而亡」。
自此,臺灣開始被日本殖民50年。所謂的臺灣民主國,船過水無痕,春秋大夢,曇花一現。只留下一面「藍地黃虎旗」,供後人憑弔懷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