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是不是我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三月初,聯合報作了一個滿震撼的特別專題:「憂鬱世代:誰殺了青少年」,文中指出,根據教育部資料來源,去年青少年自殺、自傷學校通報,你相信嗎?
    平均每三點二小時就有一件,其中青少年的死因以自殺比率創新高,而全台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青少年也超過15萬人。而論其憂鬱的原因大概歸結有二:
一、好還要更好,塑造完美學生的教育體制
二、社群網路造成的比較與壓力惡性循環
    這一代孩子是與父母最親近的,卻也是憂鬱與自殺比例最高的一代。真是令人唏噓。
    看那報導時,我們手上正在作蔡宜芳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宜芳在國中擔任專任輔導教師已經七年,看盡了各種青少年的傷口,那不外是學習上的挫折、家庭裡的泥淖、人際關係上的難題、情竇初開的愛情,還有家內暴力與性侵。先不說這些血淚斑斑的故事,三篇序文,光看標題就讓人心驚。
    資深教師神老師寫著:「孩子說:『我好想從三樓跳下去。』」高師大刑志彬教授說:「那些千瘡百孔的孩子,需要我們守護。」暢銷作家陳志恆心裡師:「為什麼孩子總是有苦難言?」
    這些孩子,他們,能好好長大嗎?「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書中一個青少年的崩潰吶喊著。
    蔡宜芳心理師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
    25篇文章,皆附有父母、老師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具體建議。
    本該是大人世界的問題,青少年卻以憂鬱、傷害自己的方式,全然承受;以沉默退縮、反抗、說謊、拒學等方式,築起內心的高牆。

青少年心碎吶喊:
    為了考上前三志願,她拚命讀書,焦慮地拔眉毛、拔頭髮……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為了怕爸媽不愛他,他考試作弊,讓自己維持前三名。
青少年絕望嘆息:
    剛考上台灣前五志願大學的新鮮人,因情傷而自殺,住進精神病房。
    「老師,割腕不夠痛了,還有什麼更痛的方法嗎?」
    「如果這個家沒有我,是不是大家都會開心一點?」

    我們能不能看見青少年在憂鬱、憤怒背後,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惶惑?我們能不能理解青少年在看似乖張的行為背後,那一顆顆渴求關愛的心?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